2007-05-24

通知

各位參加圓滿教育例會的伙伴,本週六是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首日,出門時或許交通會較壅塞,請把握時間,順利通行。

2007-05-10

有關專注力

本週六的聚會上半場將聽到柳老師談專注力,下半場則由林老師引言覺察力。今天先整理出過去討論的專注力片段內容〈大部分都是摘錄人家的作品〉,提供與會者參考;明日再行處理覺察力的部分。

培養專注力
注意是任何學習與記憶的第一道關卡。當周圍的訊息在感覺器官登錄之後,形成了感覺的訊息,這些訊息如果不去注意,很快的從我們的感覺系統消失。感覺的訊息只有透過注意和辨識後才有機會進入中央系統所貯存。從認知歷程論的觀點來看,訊息的輸入與處理,在感覺登錄方面,最重要的是選擇性的注意以及注意力的控制,而在短期記憶或運作記憶方面,組織能力是另一項重要能力。所謂選擇性注意係指學習者在面對問題情境或學習環境中,能引導學習者之注意力,使其朝向某一特定刺激物之現象。而所謂注意力之控制,係指學習者能集中並維持其注意力,以使其朝向有效解決問題之刺激層面上的能力,學習者必要時且能轉移其注意力於解決問題有關的其他思考上。[1]

專注力定義
注意(Attention):個體對情境中的眾多刺激,只選擇其中一個或一部份去反應,並從而獲得知覺經驗的心理活動,稱做注意。當個體注意時,對選定而注意的刺激可以獲得清楚的知覺,對注意之外的刺激,則模糊不清,因而會出現視而不見或聽而不聞的現象。影響注意的因素極複雜,但其中有兩者最為重要,其一是個體的動機或需求,在有動機有需求的情況,會對滿足需求的目的物特別注意。其二是刺激本身的特徵,如刺激的強度(如聲音、光亮等)、變化(如霓虹燈)以及獨特性(如萬綠叢中一點紅等),均將特別引人注意。[2]
有四種類型的注意力:
1、持續性注意:在需要持續注意的長時段內,維持對一作業的表現所需能
力。
2、選擇性注意:個體在完成目標導向的行為時,必須過濾環境中可獲得但
卻不相關的訊息,而選擇與目標有關的訊息之能力。
3、分配性注意:一種能成功地處理兩個同時作業的能力。
4、切換性注意:兩個或多個訊息來源作交替監控之能力。[3]

專注力功能
費若奇(Piero Ferrucci)主張:「我們都有過這種經驗,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目標上,忘了其他的一切。專心是一種天賦能力,兒童在遊戲時也需要專心。專心的美與任何濃醇事物的美一樣,不摻雜任何的含糊曖昧。然而我們的四周充滿了誘惑,令我們分心。我們好不容易專心於某一主題,卻馬上又分神了。集中心思是自發的動作,保持專心卻是一種訓練。」[4]
注意力包括三項主要功能:1、知覺事件的導引,2、偵測信號以利於意識的處理,3、維持警覺狀態。[5]我們的知覺是有選擇性的,我們無法去看所有的東西或去注意他們,我們的能力有限,所以我們的知覺系統必須要能作選擇,而這些選擇就是注意力。[6]注意是學習的第一步,而其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首先必須主動的去注意某事才有學習發生[7]。董媛卿認為,專注力的不足,不但影響到學習的能力,而且做事容易虎頭蛇尾,無法貫徹,聰明才智便不易發揮出來,對一個人的發展都有不利的影響。鄭育能說:「一般而言,天分較好的學生,專注力似乎比較好,學習能力也比較強,並形成學習上良好的循環;相反的,專注力差一點的學生,學習的效果便不容易好,也就會有較多的挫折感。」
注意力集中能讓你避免外界的干擾,並能使你在任何比賽中有傑出的表現。這種心靈力量對生命中的競賽有極大的影響。只要你能完全專心於眼前的事,你會發現自己的休閒的時間變多了。排除內心中的複雜思緒,生活會因此變得簡單,並能感受到深刻的滿足。[8]

專注力訓練
亞倫.瓦利斯言:「威廉.詹姆斯在Talk to Teacher 這本小書裡提到「持續的自主專注力」,分析持續的專注力對道德、教育及許多方面的重要性,並認為能訓練學生專注力的教育體系是最優異的。雖然他認為持續的專注力可以訓練,但是坦承不知道如何訓練……有一位史丹福大學資深教育學教授曾在中學做過很多調查,發現光要讓學生專注就已花去課堂上很多時間,只有少部分時間真正用在教學。……我們可以花心思來研究專注力這個領域,也許從身體開始,嘗試不同的動作,作些簡短的練習。西方教育體系一直沒有回應詹姆斯的挑戰,但在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不能迴避,應在課程設計時考慮進去。」[9]
達賴喇嘛與卡特勒(Howard Cutler)合著的《生活更快樂》:「從人腦的結構與功能來看,我們確實可以刻意選擇專注在正面的心理狀態,挑戰負面的心態,從而按部就班地修養心靈,培養快樂的能力,真正從內在改變。人腦的機制不是靜態的,也不是永遠固定,而是同樣具有調適能力。」[10]
注意力不集中之特徵有三:一、易為不相關的刺激所吸引,二、對外界太多刺激都感興趣,無法在眾多刺激中迅速注意到重要訊息,三、不注意常伴隨好動,如東張西望、動手動腳、不安於坐等。張宏亮提出增強注意力的策略分兩類:一、外在策略:服裝、對象、氣候、時間、測驗、戰術運用等模擬;二、內在策略:深度思考、集中一點、方格訓練、打電動玩具、習慣動作。[11]盧惠娟在班級上曾運用如下方法:
先請同學們閉目放鬆坐在椅子上,姿勢不拘,自在就好,此時也可以加上大自然的音樂,引導同學觀想白光溫暖自己,然後推己及人,而擴充到社區….宇宙。練習幾次後,加上專注的訓練,如老師念數字一串,結束後請同學們憑記憶記錄下來,約到八位數字的記憶就開始錯亂紛紛了。老師也可以把物品名、圖形、方位等十二種資料唸兩遍,再請同學們畫在本子上。多次練習後,也可提升專注力。
賈校長在演講中談到,培養專注力對小學與國中老師很重要,因為我們的一些能力——例如觀想、記憶力以及集中力——若在小學或國中不加以訓練,到了高中時這些功能會失去或減弱。其中所謂觀想是指你看到一個東西,然後閉上眼睛,此影像能夠鮮明的浮在眼前。簡單地測驗:若唸一串數字,你能記住幾位數?有些小孩甚至能記住十五位數,而且能夠鮮明看到那串數字浮在眼前,因此他可以由前往後、由後往前或由中間往左右唸出正確的數字。此種訓練不難,每天只要五分鐘即可。若我們不及早訓練小孩專注力,將會導致我們所教課程的百分之九十都因學生不專心而浪費了。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把專注的時間拉長,加強集中力,加強觀想能力,增長記憶力。除此之外,此種訓練也能改善小孩的行為。[12]

[1] 見梁仲容《國小學童注意力、認知風格、閱讀策略覺識與其國語文閱讀成就關係之研究》。
[2]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1991。
[3] Mcdowd & Birren,《注意力的神經心理學基礎》,1990。
[4] 《高峰經驗——柳暗花明又一村》146頁,1996。
[5] Posner & Boies,《注意力的神經心理學基礎》,1971。
[6] Henry Gleitman,洪蘭譯《心理學》,2003。
[7] 楊幸真《注意力與學習之相關探討》,1992。
[8] Dan Millman《運動禪學》,2002
[9] 《破壞性情緒管理》254頁,2005。
[10] 《破壞性情緒管理》103頁,2005。
[11] 《集中注意力的外在因素策略》、《注意力的內在因素策略》。
[12] 引自88.8.4.賈校長講於埔里大成國中,高明道老師翻譯,李偉穎摘錄的文字。

2007-05-09

補上印度照片

Posted by Picasa

達賴喇嘛尊者專訪



我是一個窮教書匠,無心也無力瞭解資本主義的企業如何廝殺,然後獲取巨大的「血汗」錢,坐擁無數頭銜的名位。但對尊者悲智雙運的開示,深表認同。他提及每個有情都希望獲得快樂,認為除了健身,還要健心,強調心靈教育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在在呈現其社會關懷與終極關懷。研讀以下專訪,我們會聽到他老人家爽朗的笑聲,希望能帶來一天或更久的愉悅。

競爭、野心、快樂秘方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15 期 整理者:賀桂芬
這次當達賴喇嘛知道《商業周刊》在亞洲大華人圈,尤其是企業菁英之間的影響力,他慨然應允擔任《商業周刊》客座總編輯,並且希望將焦點集中在企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他要首次與亞洲企業界對話。面對這位全球尊敬的精神領袖,襯著終年積雪不化、閃耀著銀色金屬般光芒的喜馬拉雅山脈,我們感覺達賴喇嘛自己就是個發光體,他與我們談競爭、野心、財富,談企業在宇宙中的影響力和責任。他說,未成年人靠學校教育,成年人教育,要靠企業來貢獻心力,企業的重要使命,不僅是追求競爭力,更可以發揮對人心靈的影響力,這是他作為客座總編輯要提出的最重要觀點。以下是談話摘要:
我看企業競爭我贊成符合人性的競爭,你可以大方告訴對手:你要努力跑第一,我也要!《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商業周刊》讀者多為亞洲各界領袖,面對全球競爭,亞洲領袖面臨許多重大的挑戰和變化。他們要如何才能有澄明的心和智慧面臨變局? 達賴答(以下簡稱答):這個不容易,但我認為這很重要,重點是必須認清事實的真相,才能採取務實行動。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最常犯的最大錯誤,是當某件事發生,我們只注意那件事情,卻忘了其他因素。很多事情是因為這個、那個,因為昨天、幾年前、甚至上一世紀、十八世紀、十九世紀就發生的一些錯誤所連帶影響發生的。伊拉克危機,很清楚,它並不是因為單一個人——海珊而發生的。沒那麼簡單,如果只處理單一的事情,採取的行動就會很不務實,解決一個問題,卻會製造更多問題。這是我的看法,除此之外,我不知道。(哈哈大笑)最簡單的辦法大概是喝點酒,把所有問題都拋諸腦後。(手往腦後一托,做睡覺狀,再度哈哈大笑) 問:你常談到慈悲。企業界領袖經常面臨很多很激烈的競爭,有些競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對對手慈悲嗎?
答:這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看法是不務實的,沒這回事。競爭有兩種,一種是簡單的「我不要落後別人,我要跑第一,或至少像別人一樣」,所以你努力,這是正面的競爭,這沒問題;但另一種競爭,為了要達到目標,贏得財富,為了搶第一,給別人製造了很多問題,很多困難;存這種心態的人都有相同的信念:「除非摧毀別人、清除障礙,否則無法成功」,這我認為是負面的競爭。第一種競爭,你可以大大方方的告訴你的對手:我要跟你競爭。但彼此間還是好朋友;第二種競爭,你不可能告訴你的朋友:我其實是製造了一些問題給你,在你前進的路上設置了一些障礙。我贊成符合人性的競爭行為,就是你可以快樂的告訴別人你的競爭行動,這件事你很自在、很安心;你可以大方告訴人家:「你要努力跑第一,我也要!」這是很健康的競爭。另一種,在潛意識裡有惡意,最後即便你贏了,內心深處,你會覺得不舒服。 問:所以你不反對野心? 答:不,有野心沒什麼不對。我是個佛教徒,我最終的野心想要成佛,這可是很大的野心吧!(哈哈大笑)為了這最終的目標,我非常努力,所以野心不壞。但有些野心,比方,最糟的是為了得到更大的權力,為的是要消滅、摧毀我的敵人,這種野心就是很粗野、很不好的。另一種,有人立志要成為這星球上最知名的人,這種野心很幼稚,事實上,我覺得那種野心是愚蠢的野心。 問:有些企業用非常殘酷的手段賺很多錢之後,才花錢去做善事,你的看法? 答:一般來講,我認為這是錯的。但這主要還是要視動機而定。有時為了達到某些正面的目標,經過科學的計算、研究、調查,得到的結論是,欲達到某種程度的目標,必須做某些程度的犧牲,那麼,一點點的硬心腸是必要的。

問:你的意思是,如果目標是正面的,即便過程有些負面的事情,你也同意?因為很多企業經常面臨這種過程與結果的兩難。 答:是,我同意。有時我們的評估、研究或許無法精確計算目標與代價,但未來永遠如謎,沒有百分之百一定如何的保證,對嗎?所以,一切事情的對錯,端視動機而定,如動機純正、慈悲,即便有些方法錯了,那就只好說抱歉了。剛開始是對的,動機是好的,每個人也都知道,很清楚,但後來,因為某些因素,沒有達成目標,也沒有後悔。我看見股東利益企業應當視員工如股東,員工努力工作是企業成功的關鍵。而股東只是出錢。
問:很多企業優先順序是股東、消費者、最後才是員工,你認同這順序嗎? 答:(想了三秒) 事實上,比起資本主義,我更認同馬克思主義。原因之一是,馬克思主義比較重視員工和消費者,而不是把股東擺在第一位。比較會考量平等的分配,而非純利潤考慮。不過那些所謂的社會主義制度,最終大家都變得很窮。(哈哈哈哈)沒有利益給股東,就不會有錢,無錢,就無法發展。但如果只把股東利益擺第一,長此以往,你將會失去消費者,以及員工。惟有同時平等兼顧三者的利益,企業才會成功;如果你不關心消費者,今天十個,明天五個,後天零個,都跑光啦。(哈哈哈) 問:所以你認為這三者應當平等對待? 答:對,我認為這樣最好。當然,還是視實際狀況彈性調整,如果這一年非常成功,利潤更多,就分享更多,如果營運狀況不好,你必須考量現實,你必須告訴員工,今年我們的生意很差,所以請想想,他們不會有壞的感覺。我覺得企業應當視員工如股東,因為員工努力工作是企業成功的關鍵,而股東只是出錢,努力工作的是員工,你必須感激他們的付出,尊重員工。 問: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每個人用合理的方式追求最大的利益,最後會達到社會最大的利益,這一點,你的看法?
答:經濟理論我不懂。我的一個朋友,他是許多大企業的顧問,有一次,他提出一套如何縮小貧富差距的理論,這理論看起來很美,那就是,盡可能把中產階級擴大,上面的富有階級及下面的貧窮階級就會縮小。社會是所有個人的結合,如果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是犧牲個人的利益,所有的共同利益的努力,結果就變成災難一場。 我們佛教也一樣,七○年代的時候,在印度南部的難民營,我在難民營推動共同廚房(大眾食堂),節省了很多能源和燃料,很多家庭一起做飯。一開始,因為大家的熱情,一切事情都很美好,但幾年之後,這個制度自動消失了(哈哈哈哈),這是人性。 問:所以每個人必須先利己,事情才能成功? 答:對了,對了。每一個個人快樂、富足、繁盛,整個社會才會繁榮。經濟繁榮的社會,它的內涵是每個個人的富足。我看企業家責任要讓公司成為一個快樂的大家庭,不僅關心員工身心健康,同時兼顧員工心靈健康。就像剛講的,企業的股東、員工、消費者必須兼顧。社會也是一樣,只考量個人,不考慮社會,是死路(extinct)一條;只考慮社會,不考慮個人,也是死路一條。只有幾個快樂、健康、富足的家庭,社會大部分人都窮,最後這幾個富足家庭會身受其害;整個社會富足,每個個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因此社會是底線。只為社群競爭,是死路,只顧個人的競爭,也是死路。我想,現在是我們認真看待這些事情的時候了,我們必須進行一些研究、調查,有些社會完全物化,人性、心靈的價值和活動越來越少,教育忽略心靈活動和溫暖的心,這問題非常嚴重。
問:你曾經提倡宇宙責任,你的定義到底是什麼?企業與它的關係是什麼? 答:經濟已經全球化,環保層面大家也已經開始有概念,但人道、人性關懷還是非常有門戶之見,這也製造了很多不必要的問題。歐盟成員國家以前都認為自己國家的一切最重要,現在他們沒以前那麼在乎了。每個國家也都高高興興的廢除了自己的貨幣,改用歐元,歐洲現在比較重視整個歐洲的利益,而不再是個別會員國的利益,這是進步。我告訴歐洲朋友,你們還該進一步把歐洲議會及歐盟總部搬到歐洲正中央,比方波蘭或匈牙利;北約應該把俄羅斯納進來,並且把總部搬到莫斯科,有些人笑我,但我真的這麼想。這樣一來西歐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就不會再緊張。所以這些是我提出來的宇宙責任之中的一部分;全體人類應視彼此為一家人。我有個印度學者朋友,有一次提出緬甸、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應該組成聯邦或聯盟,我覺得這是很寬宏的視野,很偉大的構想,我向他建議,應該還要包括阿富汗和中國,那不就沒有戰爭的威脅了嗎? 問:現在很多企業用西方價值評價彼此,你認為在亞洲有何珍貴的價值能應用在企業上?
答:今天社會的很多問題都出在家庭,我無法說西方和東方價值哪個好,但有些社會,每個人似乎都變成了一部大機器裡的一顆顆螺絲釘,沒有作為人的感覺、感情。物質的價值與人性心靈價值兩者必須要結合。甜美溫暖的心讓我們有感覺,它像我們的避風港,我們需要更多內在價值。有些人嚴厲批評西方工業化社會及西方價值、西方文化,這樣也不太對,我們的確需要科技。有個宗教界的朋友,因為建了道路,村民變忙了,到教堂做禮拜的人越來越少,所以他抱怨現代化是壞東西。這是錯的,是愚蠢的,我認為,(用強調語氣)我們需要現代化!我們應使用這些現代化設施帶來的便利,來維持、提升我們的人性價值。 問:你談到人道價值,人性關懷,這一部分,企業界及企業界領袖可以如何貢獻?

答:企業界絕對是這個社會重要的一部分,我認為富有的人可以做很多很好的事,企業界人士自然有更多、更大的潛力,因為他們有錢。我看心靈教育物質價值與心靈價值必須結合。甜美溫暖的心讓我們有感覺,我們需要更多內在價值。有一次,有一個印度人家庭來見我,希望我給他們祝福,我告訴他們:「我沒有什麼可祝福你的,你自已就擁有祝福之源。你只要把一部分錢,用在提升你的窮人同胞的教育和健康,那就是你得到祝福最適當的方式。」這也是我常跟我歐美朋友說的話。我想他們能做的,最多是在教育,基本上,我有一個感覺,有錢的人應該把心力放在現代化教育體系上,尤其是心靈的教育。現代科學家已經了解到,人性、心理因素、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有愛心,你自己的身體、生活,你的家都會更好;已經有科學實驗證明這一點,我有些美國科學家朋友,比方艾克曼(Paul Ekman,全球面部表情權威)和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情緒研究專家,威斯康辛大學神經科學教授),他們發現透過改變心理狀態,的確能夠讓你的腦部跟著改變。艾克曼做過實驗,選了一些學生,教他們一些心靈的訓練,冥想、打坐,幾週之後,學生變得比較平靜、快樂。我認為教育非常重要,除了傳授知識之外,更要著重訓練孩子有溫暖的心。因此,我的願望,希望、祈禱,富有的人可以貢獻更多的心力在教育上增進溫暖的心的訓練。 同時我也認為企業可以一個星期讓員工練習打坐一次,讓公司成為一個快樂的大家庭。企業不僅關心員工身體健康,同時兼顧員工心靈健康,也許有用。我覺得這是可以做得到,也不貴啊。 問:你說過俗世的快樂應是心安、健康、伴侶、金錢,這個順序適用於企業界人士嗎? 答:我想,這毫無疑問。心安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心裡平靜,即便物質匱乏,這個人仍會是個快樂的人,因此,無心安、健康和婚姻,你不可能會有真正快樂的人生。如果同時有錢,那當然最好,你最好要有一點錢啦,特別是現在有些醫療很貴。(笑)我有些朋友,很有錢,至少是百萬富翁,但卻非常不快樂,他們擁有名利,教育程度很高,但卻很不快樂,老是處在焦慮懷疑當中。他們都很聰明,眼界很高,也因此他們總是期望很多、懷疑很多,相對的,阻礙也多,焦慮也多,壓力也大。他們的錢不能給他們帶來心裡的平靜,所有的教育,所有的名聲,也不能給他們帶來心裡的平靜,結果就是變成了不快樂的人。


問:若你是企業家,會是怎樣一位企業家? 答:一個會讓公司立刻倒閉的生意人。(眾人哄堂大笑) 問:很多企業界人士經常壓力很大,你如何處理壓力?你壓力大時會怎麼辦? 答:全西藏人都信任我、期待我,但事情沒那麼容易,我的確也常面對壓力。 但,想一想,對於壓力,如果這事是可以解決的話,你一定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何必煩惱?如果這事不能解決,煩惱又有何用?(兩手一攤)我的快樂秘方給你越多機會服務、幫助別人,你會得到一種信念:你的一生是有用的。 問:你永遠給人充滿活力的感覺。我們很好奇,你的行程經常很滿、很忙,在這種情況下,你如何保持心情平靜又充滿活力? 答:我每天很早起來,很認真修練大乘、菩提心、空性,甚至連做夢也在練習。我前面提過,我最大的野心,就是透過利益眾生,解脫成佛。所謂「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坐,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編按:達賴一九八九年領取諾貝爾和平獎時,便以此為題發表演說。)這想法給我很大的能量,百年人生不重要,生命的意義在於服務眾人。挑戰越多,困難越多,給你越多機會服務、幫助別人,因此你會得到一種信念:你的一生是有用的。 問:你的健康不僅對六百萬藏人很重要,對全世界也很重要,你如何保持健康?你做運動嗎?
答:哎,有啊,有做一些,早上。 問:做哪些運動?
答:大禮拜(編按:重複以五體投地,全身伏於地面的方式頂禮,五體代表五毒,藉由大禮拜懺盡五毒。)以及在跑步機上跑步。見見不一樣的人,也讓我充滿活力。見面時大家在肢體上、情緒上、心靈上的互動,讓我很快樂。 問:即便你每天要見那麼多人,也不會累嗎? 答:西方有句俗語:那兒快樂,那兒就是我的家;誰對我好,誰就是我的父母。我就是以這種態度看待人事物,因此無論是中國人、印度人、歐洲人,遇見他們,都讓我感到快樂。把別人都當成老朋友,就是減壓的最好方法。說到緊張,有一次,我和周恩來會面(編按:在達賴喇嘛流亡印度之前),談西藏的發展。我為了那次會談,準備了好幾頁筆記;會談當天,我一入坐就立刻開始念那份筆記(自嘲的嘿嘿笑了起來),因為我很緊張啊。會談結束之後,我的翻譯一出來就取笑我:「看你緊張成什麼樣子,你應該先寒晅呀,但你都沒有。」(哈哈大笑,許久方歇)後來,經驗多了,加上學會用平常心看待每一個人,我想別人也是一樣這樣對待我。我只是個和尚,不多不少,沒有人能改變我這個身分。不管你說我是達賴喇嘛也好、神也好、法王也好,共產黨有時甚至還說我是恐怖分子(開心的笑),這些都無所謂。有些人說我是神,毫無意義!有些人認為我是惡魔,這也毫無意義。(再度哈哈大笑) 問:你看起來總是這麼快樂,你一生當中最快樂的時候是何時? 答:最快樂的時候?我認為可能是剛剛出生,吸著媽媽的奶,媽媽抱著我,那是我最快樂的一刻,因為那一刻的快樂是那麼深刻。我認為那是我日後擁有快樂人生的基礎。每個人剛出生時,如果沒有母親抱在懷裡、吸母親的奶,這樣的人,也許後來都會比較辛苦。你覺得呢?有個科學家告訴我,嬰兒剛出生的頭幾週,母親的肢體接觸,對嬰兒的腦部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我相信,比較慈悲的人,我希望自己是其中之一,像我,有比較柔軟、溫暖的心,我想這些人都因為母親充滿愛的照顧和餵奶,而經歷、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滿足。以我的例子來說,我出生後幾年,我母親對我非常非常好。我的三項使命未來幾年內,我會完全退休。即使無法回西藏,我就快快樂樂的住在這裡。

問:你對母親的描述非常的美麗。 答:但我對我父親的描述就沒有那麼好囉,因為我父親脾氣不太好。有時候我還被他這樣喔(做甩巴掌狀,笑)! 問:我們知道你最大的願望,就是回西藏。如果這願望終其一生無法實現,你會如何呢?
答:過去幾年,我非常努力於三項使命: 第一、就是提升人性價值。沒有國家之分,沒有宗教派別之分,沒有種族之分,即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都有權利快樂。第二、促進宗教間的和諧。所謂和諧,不是各宗教領袖間對對方微笑、握手之類的事情,而是了解其他宗教傳統的價值,發展尊重。基於此信念,我利用每一個機會,到其他宗教的寺廟或教堂去,對其他宗教表達尊重。我訪問葡萄牙時,也去法地瑪(F'atima,編按:葡萄牙中部小鎮,相傳聖母瑪莉亞在當地顯現給三位牧童,因此成為天主教著名朝聖地。)在法地瑪的教堂,我們一起做祈禱。那教堂有一座聖母雕像,當我要離去時,回頭看了那雕像一眼,我竟然看到那雕像在對我微笑!說不定是那裡出問題了(指指自己的腦袋,笑)。當然我是個佛教徒,但那時我感覺到,聖母瑪莉亞傳遞的訊息,和佛陀是一樣的,那就是愛與慈悲。也許我當時得到了聖母瑪莉亞的祝福。(開心的笑)第三項使命,就是西藏問題。六年前,我們(流亡政府)已經有了民選政府,因此我目前已半退休。當時間到來,在某種程度的自由下,當那一刻到來,我就完全退休了。 現在我七十二歲了,即便留在印度,未來幾年內,我也會完全退休。我的第三項使命,如果無法實現,我還可以活好多年,那麼即使無法回西藏,我就快快樂樂的住在這裡啊。

2007-05-06

機會教育

看了秀錦的死神就在你身邊,讓我想起上週五早晨的生死學機會教育。
當天訓導處進行防震演習,以鼓聲代表地震來襲。七點四十五分到五十五分模擬地震時安全防護,學生需開門關燈,在桌子間就地坐下,以雙手掩頭,保護腦袋受傷。活動開始,學生當作幼稚遊戲,不情願手置頭部,且坐地下相互交談。糾正後,只得枯坐,捱過漫長的十分鐘。這時我為打發他們無聊的心情,說具憂患意識者——如軍人,平日會演練,也很警覺。要求他們想像真的地震來時,已有逃生的概念與行動嗎?這時春橡突然冒出:「如果是大地震,瞬間山崩地裂,我們只有幾分鐘時間,還是坐在地上嗎?」這是個好問題,也是個蠢問題。之前已將演習的過程和時間表告知全班,顯然他太不專心,不知道十分鐘後會演練戶外逃生——操場集合。我順著他的話題,推到極致,接續說:「當災難來臨,我們可能從一樓下陷成地下二樓。這時如何逃生?且當我們無法脫離困境,必死在這裡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或許我們的時間長達一星期,或許三天,甚至只有幾分鐘。」話一落,沒多久鼓聲再度響起,另一種防震科目開始,全校師生往操場移動。
到了操場,副班長點名,訓導主任防災安全講解。光說不練,似乎不夠逼真。於是安排七年級體育班學生當作傷患,動員師生四人快速抬上擔架,作為活動結束前的高潮。主任這時強調學校演習符合標準作業。最後活動則是學生有獎徵答。
在主任宣導及詢答期間,美玲老師提及SOP(標準作業程序)的概念,說主任儲訓時曾學過。於是我們就以這次的活動為例,檢視不合「標準」之處。首先地震來襲為何要待在教室內十分鐘,有何依據?其次傷患若不只一人時,擔架及救援小組人員該多少才夠?最後回到我與學生的問題,我們教育人員會教導學生,當逃生無望時,如何面對死亡嗎?其實對於前兩點,就算有標準作業手冊,那本書也一定很厚,因為災害的情況有幾百種可能。可喜的是,我們多少還有這方面的學問,但是就最後一點,坦然地面對死亡的「知識」,我們掌握多少?
回到課堂第一節正好是自己的國文課,雖然段考將屆,我寧願多與學生談些生命。延續未完的話題,我先描述全班埋在地底下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畫面。然後想像一陣劇烈的搖晃,整個空間下沈,現場一片闃黑,土石崩落,飛沙滿室,許多人因此輕重傷;沒多久傳來哀嚎、呻吟、啜泣、恐懼、安慰與勉勵的聲音。沒有外援,受困者無法破壞鋼筋水泥的四周,也就難以逃脫。雖然塌陷停止,空氣卻異常混濁,可能越來越稀薄。有人需要食物,有人需要飲水,另有人要排泄,另有人犯幽閉恐懼症。我們該如何因應?
大家一開始當然希望存活,向寇說早餐的米漿現在派得上用場,還有學生提到飯團和麵包。我繼續逼近,問他們,當確定活命無望,怎麼辦?班上有兩位基督徒。我問你們會禱告嗎?子靖能不能帶領大家禱告?有位學佛的孩子,我問她:「念佛嗎?」其餘若無信仰者,將如何迎接死神的到來?對此突如其來的問題,或許一生中第一次有人提出的題目,空氣中的答案僅存一片沈默。其實我自己也沒有確切的答案,拋出問題無非想與學生一同成長,探討死亡前的心理準備。
畢竟我要回到國文進度,而且學生也快失去耐心。末尾我想到了一則故事,也許可以闡述心的妙用。只要能夠調伏心理,使其平靜,就能達到安樂。那是發生在奧許維茲集中營一位神父的事蹟,他是波蘭人,名為麥西米連‧柯爾伯(見中譯本《美德書》1287頁)。從表情來看,我覺得他們以思考及融入情境,做為我即興演出的回饋。

2007-05-05

社會田野中的實踐者

我參加5月5日週六上午的活動,可惜最後一個鐘頭全場討論與回應缺席,未能聆聽現場對「長老」〈主持人對坐在前排說故事的學者暱稱〉的反映。還好美玲老師六日兩天都在,會後可向其請教。場子裡遇到舊識全人中學的天安老師及惇敘高中的慧婉老師,獲得輔大應心所及基層教師紀錄片的資訊。以下將說故事的一小部分按順序摘出,放置於自己的部落格,作為出席紀錄。

圓滿教育討論會活動紀要 [2007.04.28]

※簡介圓滿教育台灣部落格:
  • 台灣圓滿教育的專屬部落格,網址為:http://uniedutw.blogspot.com/,期望未來能成為圓滿教育活動訊息公布、教學研究成果分享、各項活動紀錄、教育相關議題研討之平台。
  • 部落格暫由吳老師維護與管理。若有任何意見或疑問,可e-mail至相關電子郵件信箱:
    圓滿教育專屬電子郵件信箱:uniedu.tw@gmail.com
    總召集人鄭老師電子郵件信箱:chhk915@tp.edu.tw
    打雜小妹吳老師電子郵件信箱:jancywu@gmail.com
  • 請各位伙伴踴躍張貼文章參與意見討論。
    由部落格管理帳號發邀請函給每位伙伴,各位回覆、登入後,即具有發表文章之權限,可使用自己帳號在部落格中發表文章或回應意見。
    或是各自將想發表的文章打字存成電子檔, e-mail至圓滿教育、鄭老師或吳老師之電子郵件信箱,再代為轉發至部落格上。
  • 簡介部落格內容、文章張貼及意見發表的使用方式。

※印度圓滿教育學校現況:

 高老師透過印度圓滿教育學校的電子季刊,
向大家簡介賈校長及印度圓滿教育學校現況。

[新聞要事]:

  • 義大利感念賈校長在人道關懷上之付出,頒發國家勳章予賈校長,圓滿教育學校舉辦了一個party來慶祝。
  • 義大利一部長到印度訪問,賈校長代表Alice project與會,並將在印度的教育研究活動向官方單位作介紹。

[在印度的醫療協助工作]

  • 有位學校的小朋友開刀,目前日漸恢復,是大家合作的成果。
  • 一位13歲孩子患血癌,從診斷至往生僅12週,雖學校極欲幫忙,但時間太倉促,協助無法及時。
  • 一位29歲女性麻瘋病患,儘可能協助為其投保,以免其家庭因經濟因素而放棄治療。
  • 一位小女孩腦瘤開刀、治療,目前情況良好。
  • 有一位小女孩,其捐款因故無法動用,似乎牽涉到銀行本身的問題。
  • 有二位圓滿教育學校的小女孩,親眼目睹父親喝醉將母親活活燒死,並恐嚇她們不可張揚。目前學校預定先緊急安置小女孩,再進行後續輔導與協助。

[社會教育及職業訓練]

  • 貧窮之家教大家織布,讓大家可以自己賺錢。另希望女生有機會讀書識字,男生則再予其他協助。
  • 學校其中一位秘書加入一個人道劇團,該劇團日前到監獄表演。此劇團以戲劇傳達其理念,愈來愈有名,義大利也邀請他們前去表演。
  • 織布工作坊:
  • 印度將機器賣給婦女們,協助她們將生產的布料外銷至國際上。印度的Gandi Ashram組織先提供棉花原料,再由婦女織布賣出。其基本收入每日為200盧比,收入算很不錯,但得要先買售價12,500盧比的機器。有位義大利人士願意出資購買機器,提供她們使用。日前學校有一教室當作工作坊,目前有3~4位婦女學習織布技能,婦女輪班使用。當婦女經濟獨立後,她們在家中的地位便會不同。
  • 裁縫工作坊:有一基金提供協助,已推動多年。

[義工]

  • 鹿野苑目前具有各種的義工:如編輯和資訊等專業人士協助出版部分,有協助小孩照顧、庶務工作等義工。

[寺院建築]

  • Tara Project:因經費有限,寺院的建築已經比原先預定的簡單多了。該寺院希望前往者仍可依自己信仰選擇信仰對象。而為了避免干擾到學校的教育,名義上與學校和校長無關,但實際上仍是由校長發起與支持。

[其他]

  • 印度當地文化認為:不打小孩的學校是不好的!未來,圓滿教育將如何逐步突破,仍有待努力。

※台灣圓滿教育相關討論:

  • 在台灣也有一些類似印度的社會教育工作:
    夜間學校:可幫助白天工作而不能學習的人,利用晚上的時間識字學習
    少年監獄:老師到少年監獄服務,輔導受刑者。
    醫院醫療:協助付不起醫療費者。
  • 在台灣能否實施圓滿教育,日前仍持續努力和實驗中。
    我們想幫助台灣一些文化較弱勢的朋友,協肋他們做好事,了解圓滿教育,並幫助這些朋友維持「願力」。

※教育相關問題討論:

 老師教學生「誠實」是好的嗎?

  • 與會家長提出:
    成就低者,其快樂程度低於成就高者。
  • 王老師分享:
    她的孩子因為老師給錯分數,拿考卷給老師,結果被扣分,因此認為有時誠實會吃虧,帶來不快樂,所以產生「不要太誠實」之推論。但孩子自我分析:誠實的話,分數會被扣回,但自己卻又想得到老師稱讚,加上若不誠實,自己內心不安。
  • 與會家長分享:自己也因為孩子對家長不誠實而身受其害之例
  • 楊老師分享對於分數有誤的處理方式:
    發考卷時,會重複說明:少給分要向老師要分數,多給分請自動來向老師承認,雖會在考卷上扣回分數,但老師登記的分數並不會扣回,以茲鼓勵誠實。並提醒學生:若多給分而不主動承認,被同學發現,不但分數要扣回,且老師登記的地方會多扣一分,以茲表示要對自己的考卷負責(包括有否計錯成績)
  • 高老師:誠實是否跟信仰有關?若是信仰的因素,則誠實是一輩子的事情。這也與價值觀有觀:誠實是什麼?成就的定義?快樂的定義?生活目標是什麼?

※延伸問題討論:

 企業給員工加薪,員工就會比較快樂嗎?

  • 楊老師提到赫茲伯格的雙因子理論:
    滿意的因子包括內在的激勵因子和外在的保健因子。加薪是外在因子,滿意的相反並非「不滿意」,而是「非滿意」
  • 《商業周刊》舉出:不丹雖然國民生產毛額不高,但快樂指數全球第四;森林覆蓋率
  • 70%,每年仍會對遊客進行總量管制。「成就」=「快樂」,其實是不科學的推論。

2007-05-01

好康相報

一、想看好文章的人有福了﹗

高老師的雜文集千呼萬喚始出來,訂名為《算沙夢影》,分上下冊。在序中老師提及早年的學習因緣,且自謙為一介不能主宰的胡人。有人會以為其中盡皆「胡」言「胡」語,或硬梆梆的學術論文。其實讀過會發現通篇小品,親切生動。即使非學佛者,亦能從中領略文字與義理的雅趣。我手頭剛好蒙法光佛教文研究所智宣法師餽贈三套,數量有限,欲入書山覽勝者請告知,以便奉上。

二、本週有精彩的行動研究研討會,請想聽別人故事者把握機會。訊息如下:

行動研究在台灣 --- 社會田野中的實踐者研討會

1.支持學生經由論文研究過程發展自己成為專業實踐者
2.促使學院學術文化資源能夠面向學院外的社會實踐,並得以發展出能支持工作者持續在其實踐過程進行反映的關係條件與協作智能。

因研討會的設計準備階段與兩天的會議進行是一個共同參與的過程,所以每個參與者由現在到 5 月 4 日 都共享了『閱讀與反映對話者』及『關係發展之促動者』的兩種作用角色,若希望自己論文或焦點主題能得到有針對性的探討,那麼每個參與者就需要進入報告與邀請他人回應的主動角色,也就是說報告者本身要能提出文本供大家閱讀,同時也要是主動提出邀約他者與自己對話的促動者,而來參與的討論者除了是文本細緻的閱讀者之外,在現場則盡可能能聆聽及進行反映對話,實踐社群要得以形成,學習成為反映的對談者亦是基本功夫。

會議日期時間 :96.5.4( 五 ) 晚上 7:00 到 96.5.6 ( 日 )16:30
會議地點:蘆荻社區大學文化廣場 http://www.ludi.org.tw/
詳細地址 : 台北縣三重市三信路一號 國立三重高中綜合體育館 B1 ( 捷運劍潭站下車轉 紅 9 或 816 公車 至國立三重高中站下車 ) 到蘆荻社大的交通資訊
費用: 300 元 ( 現場繳費。含資料及午餐費用 )


各位學習伙伴們
感謝您參與此次『行動研究在台灣---社會田野中的實踐者研討會』。
我們此次研討會時間是5/4、 5 、 6三天,由於我們採現場繳費,請您提早報到,完成報名程序。若您只能擇其一天參加,報名手續及費用仍然相同!在您參與此次研討會之前,希望您能先細緻地閱讀我們所提供的文本(文本請到以下網站下載 http://www.psy.fju.edu.tw/acter.htm ),在自身學習及利益他人學習中,盡量讓自己成為一個反映者、對話者。接下來我們會把大家的文章陸續上傳,希望大家能常上這個網站下載文本來讀,也希望你們能把這個網站傳出去,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能跟我們一同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無法設立討論區,所以還是希望閱讀後有感動的朋友可以寫回應文 mail 給我。在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開始進行我們的反應對話,我也會將大家的回應文放到網上供其他朋友閱讀,並將這些材料放置在5/6 上午作為對談的材料。

在5 月6 日星期日 8:30 ~9:00 是由夏林清老師主講 『行動研究與反映對談』,我們會提供早餐供各位享用,請您準時參與。

5 月 6日 星期日12:10 ~ 13:00 我們將邀請輔大心理系三生播放他們拍攝的樂生紀錄片,歡迎您一同參與。

最後,並請您自備環保杯及環保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