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4

記憶的例會

昨天的活動到校上課的惠娟短暫出現,老朋友秀雪從台中與會,施老師的學生盈慧全家出動,小兒子活潑可愛,重複大人說話,十分逗趣。

引言人施老師在導入正題,討論《透視記憶》一書前,進行了三項活動。一、玩記憶遊戲,兩分鐘內每人要記下十個不相干的詞語,接下來的廿分鐘作別的事情,看看最後腦子還能存留多少。二、兩人一組,面對面閉眼輪流完成。動作者二手平伸向前,原地踏步卅次,另一人計數。都操作完畢,主持人問大家的經驗,幾乎每位踏步都會不自覺地或多或少偏離。三、請大家說說印象深刻的回憶,不論好壞。月杏談起因言語交鋒,與學生奮戰的經驗。施老師回憶日前汽車駛離停車場,鐵門下降的驚險故事。秀雪提及當補教老師所受到的遭遇,到底我們的感受應如何表達?美玲老師說鄰居的污水排放出狀況,該怎樣處理才會圓滿?法壽、古媽媽與林老師都踴躍發言,分享自身回憶的經驗。

二十分鐘後個人開始檢視自己的記憶,多人全對,不知識記憶力超強,還是善用方法?接著是施老師的專題報告。她的講義作了詳盡摘要,並補充相關書籍的訊息。於講解中,多方舉例,同時援引自身經驗,讓出席者瞭解記憶的功能及相關議題。

以下我提供另一本有關記憶科普書的大意。書的作者丹尼爾.沙克特博士(Daniel Schachter)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以其數十年專攻記憶研究的經驗,將記憶造成的困擾分成七大類,以基督教古代的驕傲等七種罪為譬喻,將這些問題都稱為罪。書名叫做 The Seven Sins of Memory,中譯本就直譯為《記憶七罪》。全書以不同章節介紹七罪:隨著時間而記憶褪色或消失的「健忘(Transience)」;心不在焉,忘東忘西的「失神(Absent-mindedness)」;怎樣想都想不出來,但事後又突然間想回來的「空白(Blocking)」;張冠李戴,誤把幻想當作事實的「錯認(Misattribution)」;受到外界的誤導而扭曲記憶的「暗示(Suggestibility)」;根據目前的認知或訓練,而改變對過去的記憶的「偏頗(Bias)」;一直無法釋懷的惱人回憶的「糾纏(Persistence)」。這裡的「罪」指的是記憶功能缺失的本質及其所帶來的重大影響。健忘、失神及空白是屬於「不作為(Omission)」之罪,意指我們希望想起來的事件、人物,卻無論如何苦苦思索都想不起來。錯認、暗示、偏頗及糾纏屬於「作為(Commission)」之罪,卻是所憶起的事件、人物等是不正確的訊息或是不受歡迎的。對於每一項記憶的缺失,作者都在各別的章節詳加闡述,並以經過科學研究的實證舉例。成功地把一些原本是酸澀艱深的腦科學知識,非常生動地傳達給各種不同背景的讀者,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科普工作。書中將目前心理學、神經科學與分子生物學等尖端科技研究,運用非專門性的語言介紹給讀者,這包括神經解剖學,動物或人體實驗,利用基因的改變藥理學,造影技術如「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RI,FMRI)」與「正子放射斷層造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掃描)」等等。

記憶與學習——10.13例會留影




Posted by Picasa

2007-10-10

922紀要

上次聚會適逢中秋節前夕,有多位伙伴出席討論。林淑芬老師兩代同堂,一雙高高的千金與會暢談年輕人酸甜苦辣的心聲。潘主任夫妻聯袂參加,可以聽到難得的教育局生態。內容從心的作用說到戀愛的本質,論述與故事相當多元。

一般人想到什麼,就會陷入什麼情境。「有錢人、假日活動……於是產生種種反應,悲傷、嫉妒、喜歡等等。這是心的狀態。」賈校長提及,「而且還會聯想,一個場景換過一個,一直不停地在心理亂跑,嚴重的話,不斷地採取行動。」為了有效終止內在故障,我們可以對心理活動給予命名,把它叫做「念頭」。探討的重點不是其內容,而是擔任表徵或符碼的意義,那就是注意其過程。

高老師帶大家討論告一段落後,接著是說故事時間,主題圍繞在女性的角色。與會者說了幾則已女性地位及婚職業婦女的遭遇,似乎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此外有伙伴提到失戀、離婚及單身的經驗,情節讓大家動容。

本週六將由施慧珍介紹「記憶與學習」的主題,內容涉及四項重點:1.人類的記憶系統、2記憶的種類、3.童年創傷記憶、4.記憶障礙。讓大家有機會深入思考記憶這項人類重要的心理能力,進而有效地學習。心理學家Daniel L. Schacter有本著作,中文譯為《記憶七罪》。書中陳述人類記憶常見的七類困擾:健忘、失神空白、錯認、暗示、偏頗與糾纏,並以科學實驗與證據說明其現象,根據理論給於解釋;好讓讀者認識自己的盲點,且能加以關切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