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廿五日的例會由高老師繼續譯講《念頭的巢穴》。當天出現三位新伙伴林宏熙老師、江盈慧女士及其公子林哲宇。
高老師先介紹前次討論的重點,認為解決人類面對的問題,需從治本思考,處理更深層的癥結。如同中醫治病,講求整體觀察,挖掘病灶真正的成因。我們還運用認知科學的知識,對治日常生活中的困境。
秀錦提問,敵人一定要真實存在,才會造成不安?高老師回答:「敵人或許存在,或許沒有,而是在想像中出現。但造成影響的關鍵來自於自己的想法。相反地喜歡也會有問題,因為有人對新軟體、新車子產生貪著,於是羨慕或嫉妒富人。這些想法有好壞的價值判斷,也有情緒,會演變成行動。」
盈慧提及自己容易情緒波動,如何解決?高老師回答:「把自己的驚豔當作材料,分析發生的情況。」盈慧認為在很疲累時,遇到別人要求做事,脾氣就來。高老師猜測:「這種情形可能發生多次,因此當時的內心會編故事,認為那個人又來了。」
紫晴想到當孩子很想要某樣東西時,就一定堅持獲得,這樣算不算太貪著?不過當媽媽的她總是延遲讓孩子得到,以免增長其慾望。接著又詢問一般學校實施生命教育的情形,尤其宗教團體介入時,利弊如何?
首先我以老朋友煥銘做個單親爸爸的心聲來回應與孩子拔河的辛苦,再來分析「生命教育」的概念相當分歧,施行的內涵也十分多元。然而淺見主張不論什麼團體進入校園實施生命教育,學校相關人員對其師資、課程與教材必須瞭解。其次校內教師與行政人員有必要瞭解生命相關議題,特別學生自殺或死亡,教育工作要能預防,且具悲傷輔導的知能。
接著我的話,秀錦談到前陣子校內也有家長意外身亡的例子,可惜學校光注重標準作業程序的建立,但忽略心靈部分,尤其受創情感的輔導。老師應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施老師提到我們經常關懷的課題,為何只有九年一貫,而非生死一貫?教育政策制訂是否對生命理解不足?此外又提到本身過去帶班忙碌的情景,每天提心吊膽,深恐調皮的學生出事。而且同儕間幾乎沒有時間溝通,切磋教學;家長與學生的問題不斷糾纏,壓力從四面八方湧至。
宏熙認為:「目前整體環境對老師不利,從課務、行政來看,涉及政治與文化,如何改善環境,值得深思﹗」
最後楊老師說明自己實習與教甄的經驗,發現失意的日子難熬,省思內心種種反應。後來接受指導老師的說法,如果遇到挫折不能通過,以後如何教導孩子度過難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