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6

認知謬誤

  • 轉錄三則有關認知科學研究大腦錯覺的例子,或主張世界以波型態存在,或研究靈魂與身體分離經驗,或藉魔術說明腦子曲解的過程。這些觀點在在挑戰我們習焉不察的現象,同時可以刺激教育工作者思索教育的真諦,以及校園現場日常生活中的「盲點」。
  • 史丹福大學神經生理學家Karl Pribram在70年代因不滿傳統腦科學的觀點,提出以全像推論(holographic analogy)解釋腦的運作,無意間觸及「物體真實性」的議題。他認為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根本不存在,或者說不是以我們所認識的方式存在。甚至聯想假定這樣的說法可以成立,那麼許多修行者主張「現實是虛假,一切只是幻影」的說法將成真。向來認定真實存有的事物,不過是一個超級巨大共鳴交響的波形,當我們感知後才轉換成所認為的世界。(錄自《全像宇宙投影》85-6頁)
  • 科學家成功仿造靈魂出竅
    【閻紀宇/綜合報導】中國時報 F2/國際新聞 2007/08/25
      許多人宣稱曾經歷過俗稱靈魂出竅的「出體經驗」(out-of-body experience ),感覺自己的意識(或靈魂)暫時離開身體,從另外一個地方觀看自己的身體。而科學家已成功以人工方式模仿這種經驗,顯示它很可能是腦部因為混淆視覺和觸覺而產生的錯誤感受。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學研究中心」的艾爾森與瑞士洛桑聯邦
    科技學院的布蘭克,各自領導一個實驗團隊模仿出體經驗。他們的成功也證明這種經驗未必與中風、癲癇、吸食迷幻藥物有直接關聯。論文刊於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周刊。   
  • 實驗證明 情緒恐懼產生錯覺   
  • 艾爾森博士的團隊讓受試者兩眼各戴上一個顯示器,讓他們只能看到由攝影機從後方拍攝的自身影像,然後研究人員以塑膠棒觸碰受試者的胸膛,同時在攝影機前舉起另一根塑膠棒,造成受試者影像也被觸碰胸膛的視覺印象。   這時受試者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胸膛被觸碰,一方面也覺得從後方看到自己被觸碰,就好像自己的意識位在自身後方,產生一種既怪異又真實的感覺。   艾爾森的第二項實驗,讓受試者看到一把鐵鎚即將打到身體影像的某個部位,同時測量受試者皮膚的導電性,結果他們都出現恐懼的情緒反應,顯示他們的自我意識似乎離開身體,轉向即將被鐵鎚打到的虛擬身體。   布蘭克的實驗則是運用3D虛擬實境目鏡,受試者會在其中看到2公尺前方出現自身的影像、一個假人或者一塊黑板。研究人員以油漆刷觸碰受試者的背部,而目鏡上也會出現影像被油漆刷觸碰,節奏有時與真實的觸碰同步,有時則否。   接著受試者被蒙上眼罩,帶向後方一段距離,然後解開眼罩,走回原處。那些自身被觸碰時也看到自身影像同步被觸碰的受試者,平均多走了25公分,顯示他們經歷了出體經驗,因此認為身體原先的位置在實際位置的前方。   
  • 感覺訊息 大腦也會製造假象   
  • 艾爾森解釋:「這項實驗是改變視覺訊息的輸入方式,以及視覺與觸覺訊息的關係。大腦一直在處理感覺訊息,它有時會欺騙自己…… 大腦製造的影像未必真實存在。」   艾爾森與布蘭克並表示,實驗成果有助於深入探討人類如何界定「自我」,協助電腦遊戲公司設計虛擬實境遊戲,增進遠距醫療的品質。

    耍弄認知錯覺欺騙你 觀眾一揣測 魔術師就笑了
    【楊明暐/綜合報導】中國時報 F1/國際‧運動 2007/08/23  
  • 「意識科學研究學會」(ASSC)今年6月下旬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帝國皇宮飯店召開年會。會議重點之一,是討論人類如何了解和曲解真相,會中特別安排幾位專業魔術師現身說法。從他們口中,科學家認識到原來魔術師都是操弄觀眾心理的高手。   
  • 獲邀出席的魔術師都是雄據一方的大師,如詹姆斯‧蘭迪(藝名:「驚異的蘭迪」)、強尼‧湯普森(「了不起的湯松尼」)、麥克王(Mac King)和泰勒(Teller)。有些戲法甚至成科學家研究認知和注意力極限的教材。   
  • 鳳凰城貝洛神經醫學中心科學家蘇珊娜‧馬丁內茲─孔德說,這幾位魔術師不僅是世界級的表演藝術家,他們之所以獲邀參與她所主持的「意識的魔術」討論會,是因為他們精通魔術背後的認知原則。   
  • 魔術表演在拉斯維加斯可謂司空見慣,典型的表演是:一位名叫「妙賊阿波羅」的魔術師眨著雙眼,拱起手來,像支鵝頸管檯燈轉來轉去,把觀眾們的注意力指向錯誤的方向,利用聲東擊西手法從觀眾口袋裡掏走鋼筆、帳單、鈔票甚至他們腕上的手錶。   
  • 實驗心理學有個常出現的話題,稱「認知的狹隘」(narrownesso f perception),即一個人在嘈雜環境中能感受到的,只有極少數會進入他的的認知裡。   
  • 本屆ASSC年會,一位神經學家曾播出一段影片,呈現所謂「不注意的盲目」(inattentional blindness)現象。影片中,6名男女,一半穿白襯衫,一半穿黑襯衫,將幾顆籃球投來投去,神經學家要求觀眾數算穿白襯衫的3人完成多少次傳球,不讓黑色那一方截走。   影片進行幾秒後,觀眾之間爆出笑聲,原來影片左方出現一個裝扮成大猩猩的人出現在螢幕左方。傳球這件事早已被觀眾拋到九霄雲外。   
  • 魔術師對他們的絕活皆諱莫如深,但在談到魔術中的「認知錯覺」時,和科學家一樣認真。當他們進行表演,會用一個動作來掩飾另一個動作,而當他們暗示某個東西存在時,實際上並不存在。蘭迪說,這是利用觀眾會花腦筋去填補腦中空缺,也就是揣測,來達到誤導。   
  • 魔術師泰勒則以教授的口吻,解釋優秀的魔術師如何利用觀眾想要找出其所慣用模式的心理,順水推舟,從而達到欺騙觀眾的目的。   
  • 泰勒拿起一個金屬桶子,從空中憑空抓了一枚又一枚硬幣,然後「噹啷!噹啷!」扔進桶內,當觀眾開始懷疑硬幣藏其指間時,他露出空無一物的手掌,接著又「噹啷」扔了一枚硬幣進桶,而後又從一男士的白髮間抓出一枚硬幣。   
  • 在表演的高潮,泰勒摘下一位觀眾的眼鏡並拿到桶子上,這時「噹啷噹啷」,又落下兩枚硬幣。泰勒後來又表演了一次,並對每個步驟做出解釋,科學家這才知道他們心裡不斷形成錯誤的揣測,並且一再被騙。敲桶子的錢幣有時藏在泰勒的右手上,有時藏在他端著桶子的左手指縫間。   泰勒最後對魔術下了他的定義:「在真實世界中沒有一種戲劇性的因果關係,但這種關係在我們心中卻認為應該存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