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tation in Schools: A Practical Guide to Calmer Classrooms
作者:Clive Erricker, Gina Levete
出版者: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1
ISBN 082644976X, 9780826449764
156 頁
這是一本介紹在教育中實施靜心的指南書,提供班級教師及教育工作者實務上的資源。儘管靜心的議題主要聚焦於學校,不過家長也可以從中獲得益處。本書的目的在於讓小學和中學生體會靜心的經驗,採用簡單、具體與一般的技巧來教導。內容分成三項主題:首先提及靜心的重要性,其次論述教育中靜心的利益及相關議題,最終說明課堂裡實施靜心的具體措施。書中所敘述的指引源於作者群個人與專業實務經驗,強調靜心方法能對學校環境有幫助,也有利於課程教學,並且能夠積極發展學生心智與心靈潛在的能力。書末還挑選一些文章,供想進階閱讀者參考。
2008-12-14
2008-10-28
活動心得
鄭老師 : 您好 !
部落格的地點,是否該把906教室(四樓)改為家長會辦公室(1樓)?
12月的引言人應是柳老師吧!?
另附上"參觀人文中小學及岳明國小之感想" 如下 :
若以一個家長的看法,個人對人文中小學有幾點想法 :
1. 經濟問題 : 要有後盾,否則免談。
2. 沒有所謂的弱勢學生。
3. 每個孩子的臉上均有自信。
4. 人文自許"無特別理念"且其"存在價值不只為在校之三百多位學生",讓我有與現實不符之感。5. 能就讀於此的孩子,真的太幸福了!
關於岳明國小的印象則是:
1.既擁天然資源--100公頃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之幸,又獲港邊社區居民相助,不但營造低碳校園與社區,並且互動及結合得太好了!
2.多數傳統工藝等傳承與保留的不遺餘力,讓我感動至深!
3.慢食(slow food);樂活(lohas),不就在這裡自然底淋漓實行開來嚜?!
又: 在回程中,與王老師的女兒--小饅頭交談:問她是否願意就讀人文中學?
小饅頭回答:不要!因為現在少子化的現象,我怕媽媽為此調動後,會失去工作!
不要!因為我怕將來無法與外面接軌。
當下我有很心疼的感覺:她怎麼那樣體貼媽媽!!
更心痛的想法:現實竟讓一個孩子提早害怕那麼多!!
部落格的地點,是否該把906教室(四樓)改為家長會辦公室(1樓)?
12月的引言人應是柳老師吧!?
另附上"參觀人文中小學及岳明國小之感想" 如下 :
若以一個家長的看法,個人對人文中小學有幾點想法 :
1. 經濟問題 : 要有後盾,否則免談。
2. 沒有所謂的弱勢學生。
3. 每個孩子的臉上均有自信。
4. 人文自許"無特別理念"且其"存在價值不只為在校之三百多位學生",讓我有與現實不符之感。5. 能就讀於此的孩子,真的太幸福了!
關於岳明國小的印象則是:
1.既擁天然資源--100公頃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之幸,又獲港邊社區居民相助,不但營造低碳校園與社區,並且互動及結合得太好了!
2.多數傳統工藝等傳承與保留的不遺餘力,讓我感動至深!
3.慢食(slow food);樂活(lohas),不就在這裡自然底淋漓實行開來嚜?!
又: 在回程中,與王老師的女兒--小饅頭交談:問她是否願意就讀人文中學?
小饅頭回答:不要!因為現在少子化的現象,我怕媽媽為此調動後,會失去工作!
不要!因為我怕將來無法與外面接軌。
當下我有很心疼的感覺:她怎麼那樣體貼媽媽!!
更心痛的想法:現實竟讓一個孩子提早害怕那麼多!!
2008-10-26
王美玲老師宜蘭岳明國小參訪記錄
岳明國小位於宜蘭縣蘇澳鎮鎮港邊里嶺腳路140號,全校有1.6公頃,學生人數有六十幾人,現任校長是黃建榮先生。目前社區有兩、三百戶,當年居民曾為保護鄉土,反對火力發電的興建,之後成立了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社區居民與岳明國小師生共同合作,想要將學校經營成一個永續循環型社會新基地,於是請宜蘭大學永續規劃研究所,將這個基地規劃成三大系統圖,分別為:
一. 物質循環系統:
1. 落葉
2. 乾式廁所:(下文介紹)
3. 廢棄材料再利用
二. 水循環系統:
1. 雨水:因宜蘭多雨,所以建造生態池,除了做為教學場所,並可以
收集雨水、過濾,再利用這些水來沖馬桶及打掃環境
。
2. 自來水:校內的飲用水及洗手皆用自來水。
三. 節能設施:
1. 自然建築綠房子:(下文介紹)
2. 再生能源:收集太陽能應用於熱水器及照明設備。
當初為了建造綠房子,從各地徵求義工,以邊學邊做的方式,利用廢棄
房屋的木頭,經過碳燒防腐後,刻上花紋,搭成屋樑,並用當地的紅土製成土牆,而在屋內以稻草混合黏土建造鴨子造型的土窯。
屋外有石頭為地基,其他用木頭建造成的浴室,另外,還有兩間乾式廁
所,也稱為堆肥廁所,就是在廁所內挖一個一米深的洞,放入竹簍,上完廁
所就鋪上木屑,所以不會發出臭味或引來蒼蠅,竹簍滿了,就移到別的地方,
4個月後會變成有機肥料。
除了學校這塊新基地外,黃校長並與當地居民緊密互動,將社區環境,
如:社區工藝坊、社區願景館、社區解說中心、嶺腳埕社區活動中心、阿嬤的灶咖、阿公的工寮、水鳥景觀台…等,結合成為一個極賦人文素養的社區,期待未來的生活方式是能與大自然維繫亦師亦友的關係,並能從動手實做,盡可能食用當地食物,來活絡在地經濟,以達到慢食樂活的境地,在精神上追求身心靈的平衡,成為一個無條件的愛與關懷的人文環境,而非物質上充裕與成功的生活方式。黃校長的用心,令我們非常感佩。
一. 物質循環系統:
1. 落葉
2. 乾式廁所:(下文介紹)
3. 廢棄材料再利用
二. 水循環系統:
1. 雨水:因宜蘭多雨,所以建造生態池,除了做為教學場所,並可以
收集雨水、過濾,再利用這些水來沖馬桶及打掃環境
。
2. 自來水:校內的飲用水及洗手皆用自來水。
三. 節能設施:
1. 自然建築綠房子:(下文介紹)
2. 再生能源:收集太陽能應用於熱水器及照明設備。
當初為了建造綠房子,從各地徵求義工,以邊學邊做的方式,利用廢棄
房屋的木頭,經過碳燒防腐後,刻上花紋,搭成屋樑,並用當地的紅土製成土牆,而在屋內以稻草混合黏土建造鴨子造型的土窯。
屋外有石頭為地基,其他用木頭建造成的浴室,另外,還有兩間乾式廁
所,也稱為堆肥廁所,就是在廁所內挖一個一米深的洞,放入竹簍,上完廁
所就鋪上木屑,所以不會發出臭味或引來蒼蠅,竹簍滿了,就移到別的地方,
4個月後會變成有機肥料。
除了學校這塊新基地外,黃校長並與當地居民緊密互動,將社區環境,
如:社區工藝坊、社區願景館、社區解說中心、嶺腳埕社區活動中心、阿嬤的灶咖、阿公的工寮、水鳥景觀台…等,結合成為一個極賦人文素養的社區,期待未來的生活方式是能與大自然維繫亦師亦友的關係,並能從動手實做,盡可能食用當地食物,來活絡在地經濟,以達到慢食樂活的境地,在精神上追求身心靈的平衡,成為一個無條件的愛與關懷的人文環境,而非物質上充裕與成功的生活方式。黃校長的用心,令我們非常感佩。
2008-10-10
宜蘭人文中小學參訪紀錄
宜蘭人文中小學參訪紀錄
2008年8月27日天氣晴朗,圓滿教育的夥伴們在美麗的早晨歡喜的踏上參觀學校的行程,此次參觀的學校為宜蘭的兩所學校,分別為「宜蘭縣公辦民營人文國民中小學」及「岳明國小」。
一行人於大約7:20由台北圓山捷運站出發,8:40時抵達了第一站-人文中小學。一進門看到的是數套休閒桌椅及一開放式的行政中心,行政中心的開放空間,有別於一般學校的辦公室分隔。當我們要進入大樓前,需換室內拖鞋進入,經由導覽志工的帶領,我們首先認識了整所學校的硬體設備,目前學校有兩所主大樓:「人文大樓」及「科技大樓」,人文大樓為舊大樓,功能主要偏重於人文藝術方面,新大樓科技大樓的功能則偏重於自然科學方面。人文中小學不同於一般的學校,它以混齡的班群運作方式進行課程,一個班群人數不一定,一、二、三年級著重在加強語文,故在人文大樓上課,四、五、六年級著重於自然科學及邏輯的學習,因此在科技大樓上課,八、九年級又回到人文部份的學習重點,所以又移回人文大樓上課,。
在導覽人員細心解說中,我們首先參觀了人文大樓二樓的校長室、資源教室(未來將改為英語朗誦室)、塗鴨牆、舞蹈教室、一般教室及娃娃國等,每個空間都可彈性運用,例如校長室同時亦可作為會議室、教室、餐廳或具輔導功能的空間,提供孩子於此處理情緒等;舞蹈教室隨時可去使用,在四季營隊時可當作通舖,亦可作為團體治療的空間。在塗鴨牆上我們看到了許多孩子的心裡話與彼此的對話,我們也在塗鴨牆看到了老師尊重孩子情緒的空間;鋼琴是開放使用的,孩子想彈則可來彈,因此不時會聽到鋼琴聲傳出。一般教室是非常特別的,因為不同的班群教室間沒有隔間,空間因而顯得開闊,特別的是,彼此並不會互相干擾。一年級的娃娃國佈置得較像幼稚園,有自己的餐廳及午休空間,人文中小學只有一年級中午要午休,娃娃國的餐廳旁有個別緻的砂坑,砂坑是孩子情緒疏解的好方式。三樓是八、九年級班群的空間,除了一般教室外,還有餐廳及桌球運動室,運動室亦可溜冰,所附的健身器材也可使用,我們參觀一般教室時看到九年級基測加強營的上課狀況,導覽員告訴我們,由於人文中小學不同的教育型態,孩子們對考試並不熟悉,然而孩子主動學習的培養使他們主動覺知到,加強研究考試對他們參加基測是有必要的,因此他們主動要求針對基測的學習。三樓另一個特別的空間是幼兒部落,它是由家長成立的托兒空間,應家長要求,人文以專案方式提供家長一個空間托兒,其不以營利為目的。
接著我們參觀一樓,一樓有一個體能教室,牆上掛了許多獨輪車,學校有獨輪車社團,學生們也曾參與藝術大遊行、當時還有踩高蹺的活動等,這個體能大教室有舞台,可作表演場地,亦可作大會議廳用;經由介紹得知,一樓一進門的數套休閒桌椅是家長交誼廳的佈置,學校歡迎家長來做義工,來觀察學校;行政中心對面的人文書店是與宜蘭的書局合作的書店,可在其內免費閱讀,亦可買書,人文中小學並無特設圖書館,全校各處皆有圖書,為全校皆是圖書館的概念;此外,有一個點心坊的設置,提供家長製作點心來販賣。接著導覽員介紹我們看學校建設計畫的模型,告訴我們學校未來的遠景,室外將規劃成一有露營區的觀光景點,室內建築希望建設一圓頂的多功能空間,可做運動場、展示場等等,目前只能完成一部份的建設,未來則要看經費狀況來逐漸完成所有規劃。緊湊的參觀過人文大樓後,我們穿越孩子的室外遊樂場,繼續另一座大樓-科技大樓的參觀。
一進入科技大樓,給人視覺上開放的感覺,教室與教室間沒有牆壁的隔間;如同在人文大樓一樣,進入大樓一樣需換上室內拖鞋,在這美麗的三層樓建築中我們看到了理化、數學專科、藝術、家政、烹飪、英文學習等教室,此大樓主要提供四、五、六、七年級使用,雖然沒有牆壁的隔間,但教室與走道間有些不同的設計,例如:學生作品的透明展示牆、水族箱等,二、三樓間的大樓梯亦可作教室或開會的空間,人文中小學的上課方式是活的,老師可隨時決定在哪上課,有時也會在室外或陽台上課,由於孩子上課是要換教室的,故每個孩子有一只籃子,可裝著他們的用品至不同教室上課,英文課部份我們也看到有外籍老師與中籍老師搭配上課的情形。接著我們有一段自由參觀的時間,人文中小學對參觀是開放的學校,我們可以在教室旁看上課情形,亦可參與孩子的課堂中一起上課,學生與老師們都很習慣外人的出現與參與;為了對學校教學有較全面的認識,夥伴們決定依個人意願分組在不同的教室參觀,再將所參觀的心得於下次聚會時分享討論,大家把握時間,分別至不同大樓、不同區域作各自定點的參觀。
11:00時大夥兒聚在會議室開始本次的座談會,基金會執行長楊文貴、白校長及本次參訪活動的領隊施老師一同與我們座談,首先執行長為我們介紹學校的理念與簡史,他說到這四、五年來,政府開放公辦民營,執行長於是有空間與一群朋友實現落實教育的本質,人文中小學無特別的理念,只是透過教育機制,把孩子的潛能開發出來,執行長為人文的第二任校長,當時全校老師,每天4:30-6:30開會,針對教學作檢討改進,執行長本身學養豐富,也一直在教學現場工作,故能就每日的狀況,訓練老師執行教學。人文中小學校長的產生是由九位資深老師所組成的治校委員會的主席擔任,任期兩年,白校長為現任校長,人文重在怎麼讓孩子達到更好,教學中不打、不?、沒獎賞,對干擾的學生,有家長119的機制,請家長協助處理,此外,班長亦可打電話請行政人員協助隔離干擾上課的學生,或者,可以請其他學生先做某事,老師單獨處理該名學生的問題,正如我們所見,老師們皆沒有戴麥克風,學校老師有著?和的老師風格。
徐老師提問到有關老師進修、課程、行政等相關問題,白校長一一解答,內容大略如下,教師需掌握人文的教學核心,其他則配合教師的專長,各自進修其領域的專業知識;課程方面以孩子的發展為主,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強化母語學習,並非看每週上課時數,而是把一~六年級的學習打散來安排,在低年級時,多為母語學習,四、五年級時,抽象概念成熟,所以加強數學的學習,可一直學到六、七年級,數學之後,加強自然學習,再漸次學習人文、社會、自我的相關內容;行政方面與教學分工,無教訓輔分處的機制,大家都是行政單位,一同來支援教學,組織扁平化,組員之上即是主任,主任之上即是校長,並沒有其他層層位階,期望整個組織都是輔導環境。
伍老師問到班群運作的問題,白校長解說家族老師及領域老師即是第一線的輔導,家族老師主負責情意方面的輔導,最初班群是以興趣為特色的家族,例如:昆蟲家族、戲劇家族等,有專業的老師帶領,之後,家族以專長來分,例如:自我指導的SDL家族、科學家族等,現在六、七年級有科學家族、MEL多元英語家族、自然科學等家族。學校力行雙導師制,學生至少跟一名主導師一年、副導師半年。白校長提到學生有不同的狀況,譬如覺得上課無聊,可能是因為學生很聰明的關係,因此學校依學生的需求安排不同課程;現今因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孩子缺少同輩互動的經驗,學校混齡班級家族制,可補充孩子人際互動不成熟的部份。人文中小學常會有新轉學來的學生,有的是需專業輔導的學生,學校結合了老師、同儕、家長的力量一同來照顧這些新學生,許多轉進來的學生都有很好的學習成效,然而白校長強調人文中小學並不是特殊學生的學校,希望不要被定位成收特殊孩子的學校,學校歡迎所有孩子一同加入。
高老師詢問到靜坐冥想課程的問題,白校長回答學校的課程是有機的,課程不會是生生不息、永續不變的,會有什麼課程是因為老師有其興趣、專長而學生正好需要,因此形成一活動課程,靜坐冥想課程即是,因為老師有此興趣專長,於是需要的孩子則在中午靜坐,老師可能放音樂,讓孩子靜一靜,這是適性的安排,如果老師有其他專長,例如:瑜珈,則可能有瑜珈的課程出現。施老師問到,若家長對課程有意見時,學校的處理方式為何,白校長答言,是請老師與家長溝通,請家長耐心看孩子的學習,課程結構是主題式的,皆為跟生活結合的課程。
林老師詢問語文學習方面的問題,白校長答言,一、二、三班群有字詞等聽說讀寫的學習,運用讀本、讀報、CD角、角色扮演角的台詞等,利用多元角落帶入課程;建構主題方面以一個學期十週的期間來安排。
王老師詢問到為何是一學年四學期,白校長言暑假停太久,拉緊的學習十週後,差不多該放鬆一下,因此十週一學期是適合的,且一學期後可及時對於這十週的學習反應、檢視,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間放假兩星期,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間放假一個月,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間放假兩星期,第四學期和第一學期間又放假一個月。
潘主任問及測驗考試方面的問題,白校長言,並無統一測驗的時間,老師視需要可做測驗,低年級則減少紙筆測驗,測驗的方式很多,專題研究報告或辦一次大旅行都可以是成果報告,或是學校設定檢定的機制,學生依自己的狀況檢定國語、英語、社會等能力,分數不代表能力,升學不是唯一的一條路,知識只是生命的一部份,在老師的觀察下,以專業的角度看出學生的需求來做課程的安排,像九年級的學生覺得自己有使命要考好基測,因此晚上要來讀書,基測考試技巧在最後一年才學,且不是學習的全部,一到八年級紮實的把知識結合到生活上。
施老師詢問到公辦民營的問題,白校長答言,所謂公辦,即是將投入公立學校辦學的資金提供給民營辦學用,公立學校供28位老師的薪資,然而人文的老師數量多了12位,不夠的經費則由董事捐款及家長募款,新大樓建設的三、四百萬即是藉園遊會募款來的。
由於中午用餐鈴聲已響過,本次座談會也近於尾聲,執行長結語提到,人文中小學存在的價值,不停留在這三百位學生上,希望鼓勵更多學校開放民營,將常態課程轉為核心課程,有些企業讚同人文的觀念,希望成立企業所屬的人文學校,?遠地區有些小校,面對著將被廢校的命運,人文也考慮接收這樣的小校,為弱勢的孩子服務,這是人文學校為上中下各階層教育服務的遠景,宜蘭這間人文中小學可謂人文的旗鑑店、教育研究院,培養老師,把此地的特色推廣出去,基金會的目標是在宜蘭這裡建立基礎,為台灣教育改革盡一份心力。
接著是午餐時間, 大家自助盛裝自用的麵、湯及菜餚,鮮艷盤子中的食物使得每一盤都看起來非常別緻,開心的用過美味的午餐後,大夥告別了人文中小學的參訪,搭上巴士,前往下一站--岳明國小。
2008年8月27日天氣晴朗,圓滿教育的夥伴們在美麗的早晨歡喜的踏上參觀學校的行程,此次參觀的學校為宜蘭的兩所學校,分別為「宜蘭縣公辦民營人文國民中小學」及「岳明國小」。
一行人於大約7:20由台北圓山捷運站出發,8:40時抵達了第一站-人文中小學。一進門看到的是數套休閒桌椅及一開放式的行政中心,行政中心的開放空間,有別於一般學校的辦公室分隔。當我們要進入大樓前,需換室內拖鞋進入,經由導覽志工的帶領,我們首先認識了整所學校的硬體設備,目前學校有兩所主大樓:「人文大樓」及「科技大樓」,人文大樓為舊大樓,功能主要偏重於人文藝術方面,新大樓科技大樓的功能則偏重於自然科學方面。人文中小學不同於一般的學校,它以混齡的班群運作方式進行課程,一個班群人數不一定,一、二、三年級著重在加強語文,故在人文大樓上課,四、五、六年級著重於自然科學及邏輯的學習,因此在科技大樓上課,八、九年級又回到人文部份的學習重點,所以又移回人文大樓上課,。
在導覽人員細心解說中,我們首先參觀了人文大樓二樓的校長室、資源教室(未來將改為英語朗誦室)、塗鴨牆、舞蹈教室、一般教室及娃娃國等,每個空間都可彈性運用,例如校長室同時亦可作為會議室、教室、餐廳或具輔導功能的空間,提供孩子於此處理情緒等;舞蹈教室隨時可去使用,在四季營隊時可當作通舖,亦可作為團體治療的空間。在塗鴨牆上我們看到了許多孩子的心裡話與彼此的對話,我們也在塗鴨牆看到了老師尊重孩子情緒的空間;鋼琴是開放使用的,孩子想彈則可來彈,因此不時會聽到鋼琴聲傳出。一般教室是非常特別的,因為不同的班群教室間沒有隔間,空間因而顯得開闊,特別的是,彼此並不會互相干擾。一年級的娃娃國佈置得較像幼稚園,有自己的餐廳及午休空間,人文中小學只有一年級中午要午休,娃娃國的餐廳旁有個別緻的砂坑,砂坑是孩子情緒疏解的好方式。三樓是八、九年級班群的空間,除了一般教室外,還有餐廳及桌球運動室,運動室亦可溜冰,所附的健身器材也可使用,我們參觀一般教室時看到九年級基測加強營的上課狀況,導覽員告訴我們,由於人文中小學不同的教育型態,孩子們對考試並不熟悉,然而孩子主動學習的培養使他們主動覺知到,加強研究考試對他們參加基測是有必要的,因此他們主動要求針對基測的學習。三樓另一個特別的空間是幼兒部落,它是由家長成立的托兒空間,應家長要求,人文以專案方式提供家長一個空間托兒,其不以營利為目的。
接著我們參觀一樓,一樓有一個體能教室,牆上掛了許多獨輪車,學校有獨輪車社團,學生們也曾參與藝術大遊行、當時還有踩高蹺的活動等,這個體能大教室有舞台,可作表演場地,亦可作大會議廳用;經由介紹得知,一樓一進門的數套休閒桌椅是家長交誼廳的佈置,學校歡迎家長來做義工,來觀察學校;行政中心對面的人文書店是與宜蘭的書局合作的書店,可在其內免費閱讀,亦可買書,人文中小學並無特設圖書館,全校各處皆有圖書,為全校皆是圖書館的概念;此外,有一個點心坊的設置,提供家長製作點心來販賣。接著導覽員介紹我們看學校建設計畫的模型,告訴我們學校未來的遠景,室外將規劃成一有露營區的觀光景點,室內建築希望建設一圓頂的多功能空間,可做運動場、展示場等等,目前只能完成一部份的建設,未來則要看經費狀況來逐漸完成所有規劃。緊湊的參觀過人文大樓後,我們穿越孩子的室外遊樂場,繼續另一座大樓-科技大樓的參觀。
一進入科技大樓,給人視覺上開放的感覺,教室與教室間沒有牆壁的隔間;如同在人文大樓一樣,進入大樓一樣需換上室內拖鞋,在這美麗的三層樓建築中我們看到了理化、數學專科、藝術、家政、烹飪、英文學習等教室,此大樓主要提供四、五、六、七年級使用,雖然沒有牆壁的隔間,但教室與走道間有些不同的設計,例如:學生作品的透明展示牆、水族箱等,二、三樓間的大樓梯亦可作教室或開會的空間,人文中小學的上課方式是活的,老師可隨時決定在哪上課,有時也會在室外或陽台上課,由於孩子上課是要換教室的,故每個孩子有一只籃子,可裝著他們的用品至不同教室上課,英文課部份我們也看到有外籍老師與中籍老師搭配上課的情形。接著我們有一段自由參觀的時間,人文中小學對參觀是開放的學校,我們可以在教室旁看上課情形,亦可參與孩子的課堂中一起上課,學生與老師們都很習慣外人的出現與參與;為了對學校教學有較全面的認識,夥伴們決定依個人意願分組在不同的教室參觀,再將所參觀的心得於下次聚會時分享討論,大家把握時間,分別至不同大樓、不同區域作各自定點的參觀。
11:00時大夥兒聚在會議室開始本次的座談會,基金會執行長楊文貴、白校長及本次參訪活動的領隊施老師一同與我們座談,首先執行長為我們介紹學校的理念與簡史,他說到這四、五年來,政府開放公辦民營,執行長於是有空間與一群朋友實現落實教育的本質,人文中小學無特別的理念,只是透過教育機制,把孩子的潛能開發出來,執行長為人文的第二任校長,當時全校老師,每天4:30-6:30開會,針對教學作檢討改進,執行長本身學養豐富,也一直在教學現場工作,故能就每日的狀況,訓練老師執行教學。人文中小學校長的產生是由九位資深老師所組成的治校委員會的主席擔任,任期兩年,白校長為現任校長,人文重在怎麼讓孩子達到更好,教學中不打、不?、沒獎賞,對干擾的學生,有家長119的機制,請家長協助處理,此外,班長亦可打電話請行政人員協助隔離干擾上課的學生,或者,可以請其他學生先做某事,老師單獨處理該名學生的問題,正如我們所見,老師們皆沒有戴麥克風,學校老師有著?和的老師風格。
徐老師提問到有關老師進修、課程、行政等相關問題,白校長一一解答,內容大略如下,教師需掌握人文的教學核心,其他則配合教師的專長,各自進修其領域的專業知識;課程方面以孩子的發展為主,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強化母語學習,並非看每週上課時數,而是把一~六年級的學習打散來安排,在低年級時,多為母語學習,四、五年級時,抽象概念成熟,所以加強數學的學習,可一直學到六、七年級,數學之後,加強自然學習,再漸次學習人文、社會、自我的相關內容;行政方面與教學分工,無教訓輔分處的機制,大家都是行政單位,一同來支援教學,組織扁平化,組員之上即是主任,主任之上即是校長,並沒有其他層層位階,期望整個組織都是輔導環境。
伍老師問到班群運作的問題,白校長解說家族老師及領域老師即是第一線的輔導,家族老師主負責情意方面的輔導,最初班群是以興趣為特色的家族,例如:昆蟲家族、戲劇家族等,有專業的老師帶領,之後,家族以專長來分,例如:自我指導的SDL家族、科學家族等,現在六、七年級有科學家族、MEL多元英語家族、自然科學等家族。學校力行雙導師制,學生至少跟一名主導師一年、副導師半年。白校長提到學生有不同的狀況,譬如覺得上課無聊,可能是因為學生很聰明的關係,因此學校依學生的需求安排不同課程;現今因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孩子缺少同輩互動的經驗,學校混齡班級家族制,可補充孩子人際互動不成熟的部份。人文中小學常會有新轉學來的學生,有的是需專業輔導的學生,學校結合了老師、同儕、家長的力量一同來照顧這些新學生,許多轉進來的學生都有很好的學習成效,然而白校長強調人文中小學並不是特殊學生的學校,希望不要被定位成收特殊孩子的學校,學校歡迎所有孩子一同加入。
高老師詢問到靜坐冥想課程的問題,白校長回答學校的課程是有機的,課程不會是生生不息、永續不變的,會有什麼課程是因為老師有其興趣、專長而學生正好需要,因此形成一活動課程,靜坐冥想課程即是,因為老師有此興趣專長,於是需要的孩子則在中午靜坐,老師可能放音樂,讓孩子靜一靜,這是適性的安排,如果老師有其他專長,例如:瑜珈,則可能有瑜珈的課程出現。施老師問到,若家長對課程有意見時,學校的處理方式為何,白校長答言,是請老師與家長溝通,請家長耐心看孩子的學習,課程結構是主題式的,皆為跟生活結合的課程。
林老師詢問語文學習方面的問題,白校長答言,一、二、三班群有字詞等聽說讀寫的學習,運用讀本、讀報、CD角、角色扮演角的台詞等,利用多元角落帶入課程;建構主題方面以一個學期十週的期間來安排。
王老師詢問到為何是一學年四學期,白校長言暑假停太久,拉緊的學習十週後,差不多該放鬆一下,因此十週一學期是適合的,且一學期後可及時對於這十週的學習反應、檢視,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間放假兩星期,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間放假一個月,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間放假兩星期,第四學期和第一學期間又放假一個月。
潘主任問及測驗考試方面的問題,白校長言,並無統一測驗的時間,老師視需要可做測驗,低年級則減少紙筆測驗,測驗的方式很多,專題研究報告或辦一次大旅行都可以是成果報告,或是學校設定檢定的機制,學生依自己的狀況檢定國語、英語、社會等能力,分數不代表能力,升學不是唯一的一條路,知識只是生命的一部份,在老師的觀察下,以專業的角度看出學生的需求來做課程的安排,像九年級的學生覺得自己有使命要考好基測,因此晚上要來讀書,基測考試技巧在最後一年才學,且不是學習的全部,一到八年級紮實的把知識結合到生活上。
施老師詢問到公辦民營的問題,白校長答言,所謂公辦,即是將投入公立學校辦學的資金提供給民營辦學用,公立學校供28位老師的薪資,然而人文的老師數量多了12位,不夠的經費則由董事捐款及家長募款,新大樓建設的三、四百萬即是藉園遊會募款來的。
由於中午用餐鈴聲已響過,本次座談會也近於尾聲,執行長結語提到,人文中小學存在的價值,不停留在這三百位學生上,希望鼓勵更多學校開放民營,將常態課程轉為核心課程,有些企業讚同人文的觀念,希望成立企業所屬的人文學校,?遠地區有些小校,面對著將被廢校的命運,人文也考慮接收這樣的小校,為弱勢的孩子服務,這是人文學校為上中下各階層教育服務的遠景,宜蘭這間人文中小學可謂人文的旗鑑店、教育研究院,培養老師,把此地的特色推廣出去,基金會的目標是在宜蘭這裡建立基礎,為台灣教育改革盡一份心力。
接著是午餐時間, 大家自助盛裝自用的麵、湯及菜餚,鮮艷盤子中的食物使得每一盤都看起來非常別緻,開心的用過美味的午餐後,大夥告別了人文中小學的參訪,搭上巴士,前往下一站--岳明國小。
2008-07-04
有關七月十二日的例會
地點:
討論地點暫訂在西湖國中五樓901教室(沿著我們每次進出的一樓鐵門,直達五樓的第一間教室),桌椅需搬動及恢復。
校外教學的部分:
宜蘭縣公辦民營人文國民中小學(http://www.jwps.ilc.edu.tw/organization.asp)
聯絡的結果,据他們的建議,最好在8月25日至29日(週一至週五)間前往,那時公立學校還未開學,他們已開學一週。
在討論前建議伙伴先上網看看他們豐富的辦學經驗,特別是(他們推薦)陳老師未出版的作品《九鼓山下的傳奇》,刊載於網頁的人文知音欄。此外也可瞭解學校參訪預約規定及相關問題。
下面的部落格值得閱覽,依網址可得人文學校與其他教育議題的訊息。
台灣的教改小子--張仁彰的部落格(http://bloguide.ettoday.com/donnayen2/textview.php?file=0000130230)
全人中學暑假只能看校舍,他們放假到九月中,但10月12日(週日上午)與11月22日(週六下午)全校開放參訪,有專人接待。
最後請各位別忘了將寶貴的例會心得上傳。
討論地點暫訂在西湖國中五樓901教室(沿著我們每次進出的一樓鐵門,直達五樓的第一間教室),桌椅需搬動及恢復。
校外教學的部分:
宜蘭縣公辦民營人文國民中小學(http://www.jwps.ilc.edu.tw/organization.asp)
聯絡的結果,据他們的建議,最好在8月25日至29日(週一至週五)間前往,那時公立學校還未開學,他們已開學一週。
在討論前建議伙伴先上網看看他們豐富的辦學經驗,特別是(他們推薦)陳老師未出版的作品《九鼓山下的傳奇》,刊載於網頁的人文知音欄。此外也可瞭解學校參訪預約規定及相關問題。
下面的部落格值得閱覽,依網址可得人文學校與其他教育議題的訊息。
台灣的教改小子--張仁彰的部落格(http://bloguide.ettoday.com/donnayen2/textview.php?file=0000130230)
全人中學暑假只能看校舍,他們放假到九月中,但10月12日(週日上午)與11月22日(週六下午)全校開放參訪,有專人接待。
最後請各位別忘了將寶貴的例會心得上傳。
2008-06-13
明天的活動
本週聚會討論下學年的主題、另類教育、暑期參訪及課程實驗,希望大家能有具體的想法。特別是後兩項,能否花多點力氣規劃,讓活動更周延、更完善。
《另類教育在台灣》一書我負責說明全人中學的部分,以下將全文附上,並補充相關資料。
全人實驗高級中學 Holistic Education School
http://holistic.so-buy.com/front/bin/home.phtml
全人中學教育理念
現行台灣教育體系基本上是依循西方近代工業革命以後所發展出來的「學校」制度在進行。此一分科、分齡以齊一測驗來評量學習成果的方式,是一種「技術性」的考量,它與現代社會的分工制度及現代科學的分類研究是一種共生的結果,整個學習的進行在國家主義與一元社會的控制下,側重在以知識為工具的技術累積和反覆的操作上,受教育的人反而在心靈上逐漸失去創造力,行動上失去自主性,而異化為集體秩序所宰制的零件,各安其位,各盡其責,無能再對人的存在現象做出有創意的思考、有批判力的理解,有「知識」的人只能躲在其狹窄的生存空間中享有「權力」 ,形成有知識而無智慧的人。 全人教育首先即要回到以「人」為主體的全方位思考上來看待學習的發展機制,重新改換位置,跳出原來被生產與消費所造成的安全體系,在 學習發展中不斷使用認知、批判的辯證方式,重新瞭解外在的真實世界,不斷建構與解構對世界的認知,進而使人走向開放發展的道路去,一切的 學習都要以學習者自身的經驗為基石,所有分析性的認知發展(人類的文明能力)都是為了深化理論、技術、溝通、批判的能力,而非把人當成裝載許多疏離知識的良好儲藏庫,故全人教育的觀點不同於五育並重,也不同於拼裝出來的聯科教學,而是把人當成一整體的對象來看待的,全人教育希望照顧學習者對: 人類知識的通識理解 人格特質的自我實踐 審美趣味的養成 創造能力的釋放 批判能力的培養
這樣的人將重新面對整體世界,且能洞見生命的真實意義,簡言之, 全人教育即是培養全方位發展的完整人。
校際交流:《另類教育在台灣》第六章
第一節:導言 第二節:我的整體印象 第三節:學制簡介 第四節:生活部份 第五節:特色
第六章 全人中學--自由教育的實驗
「全人因為住校,人與人間的關係十分緊密,像是一個大家庭。教師也是亦師亦友,有時又像兄姐一般。」--〈參訪報告:全人〉
第一節 導言
全人中學位於苗栗縣卓蘭鄉的山林間,十年前由藝術家程延平老師創辦,是台灣第一所另類中學,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受夏山和森小影響,也是寄宿學校。校風開放,藝文、哲學色彩濃厚;體育方面也相當精彩,每年都有一次全校的大登山。
程延平老師人稱「老鬍子」,原本是森林小學的老師。後來見許多森小學生畢業後在國內一般國中過得很不好,決定創辦中學。當時人本基金會不打算辦中學,老鬍子就自己出來,找了一群家長和老師,募款在卓蘭買了塊地,又由家長出錢蓋了幾棟校舍,開始辦學。
老鬍子是藝術家,重視個人生活,建制非其所長,批判色彩又很濃厚,雖然帶起了一股不錯的人文藝術風氣,但制度面一直不甚完備。後來老鬍子歸穩,由數學老師黃政雄(人稱「大雄」)接任校長。
早年全人的學生沒有學籍,無法在國內唸大學,紛紛出國留學;現在則可透過同等學力考取得高中文憑,考國內大學。因此,原本徹底脫離升學主義的全人,突然又受到它龐大的影響。為了因應大考,對學科教學,尤其是數學、物理更加重視了。
全人的理念,受夏山影響,主要是解放及自由教育,很少引導及規定,而有較多的思辨。學生能感受到充份的自由,並在住宿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文化。不過因家長並未與學生住在一起,看到學生進校頭幾年解放後言行的脫軌,不免擔心,因而,親子關係和親師協同成為全人校方常須面對的課題之一。目前全人的處理方式是把重心放在小孩上,等小孩轉變後,父母自然就安心了。
全人精神重視解放、批判思辨、藝術創造和對世界深刻的洞察,哲學、數學和藝文較被看重。但是,強調個人主義和懷疑論導向的哲學思辨,固然有助批判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但也使得部份師生有落入犬儒主義的危險。
陷入這種危險的人,雖有自信,卻缺乏自覺;雖有討論,卻缺乏同理;雖有方向,卻缺乏視野;雖有熱情,郤缺乏理想。這不是全人建校的精神,目前卻隱約呈現出這些心態。
全人精神正向的一面,則體現在通過懷疑論和犬儒主義的嚴酷考驗後,仍對生命抱持信心的人。他們成為清明的人,對世界有所洞察;他們告別天真,卻換來智慧。這類師生也佔了相當的比例。
大致來說,全人精神就是這兩者間的張力形成的。當然,不可忽視的,大量的體能活動、體能挑戰及藝術創作,也造成了許多正向的影響。全人每年登高山一次,相信登過高山的山友,可以體會登山的教育意義。種籽和自主學習實驗計畫也從全人學習,引進了登山的優良傳統。
目前全人有六十多名學生,師生比1:5。由於全人是寄宿學校,教師負擔比一般學校為重。
第二節 我的整體印象
參訪之前,我對全人的印象,主要來自以前在種籽的同學。和我差不多同屆的同學裡,有六人到了全人。種籽文化日、運動會、期末晚會或校友會時,常常遇到。最近這幾屆中,也有兩位學妹到了全人,偶而會輾轉聽到些消息。
這些輾轉的消息當然不足以描出全貌,不過看起來他們都過得很自在,對全人的思辨文化也稱許有加。不過,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對校風的憂心。
後來有陣子聽說全人人事調整,老鬍子離開,新任校長打算改善學風。過不多時,全人教師團來我們學校(自主學習實驗計畫)訪問。記得種籽剛成立不久,曾請慈心的老師來做教師研習,家母也到過雅歌參訪。苗圃的梅老師、華德福的張校長、種籽教師團都到過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協助教師研習。另類學校互訪,本屬尋常,就像體制學校和另類學校間的互訪,都是相互借鏡的好事。只是那次全人教師團來訪的氣氛頗為凝重,也是少數我們學生未受邀請的訪問(在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外賓參訪,要經過生活會議通過。學生均得以主人身份,參與談話),所以印象深刻。
後來大雄校長來訪,我向學校討了個接待差使,和黃校長一聊之下,才知道原來現在全人內部要重整學風,改革制度,重新定調。這差不多是重返發展期,不過全人已有多年的經驗和人力資源,與真正發展期當然不同。
後來我去參訪時,覺得全人四面環山,當真是人間仙境。不過訪談之後,才發現全人學生略分為勤學派和逍遙派。全人校風自由,教師對學生又極為包容,常為幾個人開個別課。因此,勤學派的學生除了共學夥伴有限外,真是如魚得水;但逍遙派的學生則像太受寵愛的孩子,渾然不覺唸書是自己的事。
我所遇到的種籽老同學,都傾向勤學派,因此我原本不瞭解為什麼全人需要重整學風;後來見到逍遙派的情狀,才明白是這麼回事。學校要辦得好,當然不能只有一半學得好,另一半不行。不過全人大部份的學生是先屬逍遙派,再轉勤學派,這和我們學校一樣。但是,他們平均轉到勤學派的時間是上了高中、感受到升學壓力後,這就顯得有點慢了。
另外,我旁聽了一次九人小組開會,也是印象深刻。那場會議談得是幾個自治會的案子,卻花了兩個多小時,其中四成開會、四成漫談,還有兩成像在閒聊。輕鬆愉快是真的,但這種效率讓我很不習慣。或者是因為寄宿學校時間多,談到晚上也不會逾時,所以較無時間壓力吧。
在參訪的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頗有個性的同學,聊得挺愉快。不過,我注意到全人學生的學識普遍博而不深,接觸的哲學、文學相當廣,卻不精到。批判思維雖然濃烈,但較少形成安身立命的基本信念。早入勤學派者比較沒這問題,但晚入勤學派者就需要更多的自覺和協助。
大雄校長和全人教師團也察覺到這些狀況,打算改革制度,重整學風,而其成效亦可預期。在此祝福全人改革成功。無論改革狀況如何,本書的〈參訪報告〉、崇健和耀明老師的《沒有圍牆的學校/寶瓶》呈現的全人,和未來的全人都會大不相同。讀者若有心,不妨自行參訪。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參訪報告〉。
第三節 學制簡介
全人中學的教育核心目標是:獨立自主、自信自在、批判思辨。
全人是八年一貫的實驗學校,學生從小五到高三都有(招生僅招小五到國三生)。學生全部住校,每14天上課連10天、回家4天,稱為一大週。
學科分必選修,必修總學分有下限,選修則無。
必修有五大基本領域:國文、英文、數學、自然(含生物、物理、化學)、社會(含歷史、地理),必修的程度到高二。
選修主要以藝術、體育類為主,有繪畫、陶藝、雕塑、肢體、獨舞、戲劇、熱門音樂、電影欣賞、攀岩、勞動等等,另有活動企劃、生涯規劃、聊天等其他五花八門的選修課。
由於住校,課程最晚可排到8:30~9:20,彈性很大。學生空堂也相當多。
必修方面,若學生有個別需求,可以任課教師商量,採自學或一對一教學。採這兩種方式的學生比例不低(1/4以上)。
另外,全人的導師制是以「生活小組」為名,每週聚會一次,討論各種問題,導師和每個同組學生另有一個小時的個別導師時間,談話及輔導。自治會上,選出九位學生代表,組成「九人小組」,並分散在每個生活小組(共九組)中,帶領討論。
因為上述兩種精緻化的制度,雖然全人的師生比1:5,教師負擔仍相當重。
事實上,全人目前由於尚未立案,學生高中畢業的學歷必須靠同等學力考來取得,和學校學制無關。換言之,必修的設計只有方向性的意義,而無實質意義,致使學生對必修課堂的敬意和參與率有限。
簡單地說,全人在學科學習上一開始解放得相當徹底,但當學生到高一、高二發現自己除了考大學,不易找到其他出路時,再去拼學科,就未必來得及了。對較有自覺的學生來說,解放並未使之喪失對知識的好奇,才能紮實地渡過中學生活,否則最後兩年要趕進度,相當困難。
第四節 生活部份
全人的校規,是透過代議和直接民主混合的方式制定的。
全人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直接民主的「自治會」,校務會議有否決權,但幾乎未曾動用過。自治會每大週召開一次,接受各種提案、討論問題。
九人小組負責自治會的議事流程及處理違規案件,成員由雙向投票選出。雙向投票的制度,加上固定名額,使得九人小組的成員有時不需要獲得過半數的信任半票。不過,九人小組目前似乎也未因此而喪失公信力,而能良好運作。
除自治會外,九人小組每週聚會兩次,開放非小組成員旁聽(視為選修課)。一次用來討論學校事務、提案等;一次用來閱讀討論、研習。
一般來說,自治會上大部份的提案都是由九人小組提出,而提出前已在小組內部討論過一場,並且在各組的「生活小組」時間向其他人解釋、討論過,所以在自治會上少有阻礙。雖然最後仍需經過自治會,但被自治會否決的案子比例不高,頂多是要求拿回九人小組重新討論。
這種民主制度,全人是全台灣首先嘗試的,有其特殊的優缺點。
其優點在於:九人小組的聚會頻繁,對問題的討論較能周到詳盡、不易出錯,加上研習課程,使得學生在其中學到很多東西,從議事規則,到各種社會問題的討論。
其缺點在於:容易產生對學校事務漠不關心的一群。那些人既無能選上九人小組,也不願關心公共事務,偶有意見,又敵不過九人小組事前討論周密的說詞。因此,雖然表面上是直接民主,但意見的優劣其實是不平等的。從這個角度看,九人小組同時掌握立法、司法權,雖受自治會限制,但還是有潛在的危險性,因為其共識若出差錯,不易在自治會上被發覺、修正。
一般的生活面上,全人因為往校,人與人間的關係十分緊密,像是一個大家庭。教師也是亦師亦友,有時又像兄姐一般。這對認同感和互信機制的建立有正面意義,對法治卻是個阻礙。
姑息的心態使得全人的司法面對許多違規行為,執行不甚理想。法律成了一種原則,而非最低的道德底限。人與人間的利益、情感與口舌之爭,往往多於公義的思考。事實上,全人的生活是相當直接的,人與人間相處很自在,卻少了一層公義精神。
第五節 特色
「解放」:
中學階段,學生都是由體制內轉來的,帶著許多負向經驗(會轉入另類學校的學生多半如此),必須經過解放的過程,才能重建新的價值體系,並找回自我。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療傷過程。全人的解放做得相當徹底,而解放後重建的部份仍是一個需要面對的課題。
「批判思辨」:
全人的立校精神之一就是批判。在九人小組、聊天課及日常生活中都常有各種哲學、社會科學的討論。我認為,雖然說做社會批判時沒有哲學,社會科學和史學基礎、道德批判沒有倫理學和法學基礎是很危險的,但不可否認全人強調的批判精神的確非常重要。
「登大山」:
全人的體能課程和重視體能挑戰的文化相當強。學校開有許多熱門的體能課,每年的登山活動、寒暑假小規模的登山挑戰,讓全人的學生們擁有強健的體魄,以及隨之而來的意志和自信。登山不僅是體能和意志的磨練,也是一重靈性的追求。山之美是無言可諭的。
唐宗浩的文章,引自網路資料,網址如下http://www.alearn.org.tw/mag/doc/f001205.htm#head
《另類教育在台灣》一書我負責說明全人中學的部分,以下將全文附上,並補充相關資料。
全人實驗高級中學 Holistic Education School
http://holistic.so-buy.com/front/bin/home.phtml
全人中學教育理念
現行台灣教育體系基本上是依循西方近代工業革命以後所發展出來的「學校」制度在進行。此一分科、分齡以齊一測驗來評量學習成果的方式,是一種「技術性」的考量,它與現代社會的分工制度及現代科學的分類研究是一種共生的結果,整個學習的進行在國家主義與一元社會的控制下,側重在以知識為工具的技術累積和反覆的操作上,受教育的人反而在心靈上逐漸失去創造力,行動上失去自主性,而異化為集體秩序所宰制的零件,各安其位,各盡其責,無能再對人的存在現象做出有創意的思考、有批判力的理解,有「知識」的人只能躲在其狹窄的生存空間中享有「權力」 ,形成有知識而無智慧的人。 全人教育首先即要回到以「人」為主體的全方位思考上來看待學習的發展機制,重新改換位置,跳出原來被生產與消費所造成的安全體系,在 學習發展中不斷使用認知、批判的辯證方式,重新瞭解外在的真實世界,不斷建構與解構對世界的認知,進而使人走向開放發展的道路去,一切的 學習都要以學習者自身的經驗為基石,所有分析性的認知發展(人類的文明能力)都是為了深化理論、技術、溝通、批判的能力,而非把人當成裝載許多疏離知識的良好儲藏庫,故全人教育的觀點不同於五育並重,也不同於拼裝出來的聯科教學,而是把人當成一整體的對象來看待的,全人教育希望照顧學習者對: 人類知識的通識理解 人格特質的自我實踐 審美趣味的養成 創造能力的釋放 批判能力的培養
這樣的人將重新面對整體世界,且能洞見生命的真實意義,簡言之, 全人教育即是培養全方位發展的完整人。
校際交流:《另類教育在台灣》第六章
第一節:導言 第二節:我的整體印象 第三節:學制簡介 第四節:生活部份 第五節:特色
第六章 全人中學--自由教育的實驗
「全人因為住校,人與人間的關係十分緊密,像是一個大家庭。教師也是亦師亦友,有時又像兄姐一般。」--〈參訪報告:全人〉
第一節 導言
全人中學位於苗栗縣卓蘭鄉的山林間,十年前由藝術家程延平老師創辦,是台灣第一所另類中學,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受夏山和森小影響,也是寄宿學校。校風開放,藝文、哲學色彩濃厚;體育方面也相當精彩,每年都有一次全校的大登山。
程延平老師人稱「老鬍子」,原本是森林小學的老師。後來見許多森小學生畢業後在國內一般國中過得很不好,決定創辦中學。當時人本基金會不打算辦中學,老鬍子就自己出來,找了一群家長和老師,募款在卓蘭買了塊地,又由家長出錢蓋了幾棟校舍,開始辦學。
老鬍子是藝術家,重視個人生活,建制非其所長,批判色彩又很濃厚,雖然帶起了一股不錯的人文藝術風氣,但制度面一直不甚完備。後來老鬍子歸穩,由數學老師黃政雄(人稱「大雄」)接任校長。
早年全人的學生沒有學籍,無法在國內唸大學,紛紛出國留學;現在則可透過同等學力考取得高中文憑,考國內大學。因此,原本徹底脫離升學主義的全人,突然又受到它龐大的影響。為了因應大考,對學科教學,尤其是數學、物理更加重視了。
全人的理念,受夏山影響,主要是解放及自由教育,很少引導及規定,而有較多的思辨。學生能感受到充份的自由,並在住宿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文化。不過因家長並未與學生住在一起,看到學生進校頭幾年解放後言行的脫軌,不免擔心,因而,親子關係和親師協同成為全人校方常須面對的課題之一。目前全人的處理方式是把重心放在小孩上,等小孩轉變後,父母自然就安心了。
全人精神重視解放、批判思辨、藝術創造和對世界深刻的洞察,哲學、數學和藝文較被看重。但是,強調個人主義和懷疑論導向的哲學思辨,固然有助批判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但也使得部份師生有落入犬儒主義的危險。
陷入這種危險的人,雖有自信,卻缺乏自覺;雖有討論,卻缺乏同理;雖有方向,卻缺乏視野;雖有熱情,郤缺乏理想。這不是全人建校的精神,目前卻隱約呈現出這些心態。
全人精神正向的一面,則體現在通過懷疑論和犬儒主義的嚴酷考驗後,仍對生命抱持信心的人。他們成為清明的人,對世界有所洞察;他們告別天真,卻換來智慧。這類師生也佔了相當的比例。
大致來說,全人精神就是這兩者間的張力形成的。當然,不可忽視的,大量的體能活動、體能挑戰及藝術創作,也造成了許多正向的影響。全人每年登高山一次,相信登過高山的山友,可以體會登山的教育意義。種籽和自主學習實驗計畫也從全人學習,引進了登山的優良傳統。
目前全人有六十多名學生,師生比1:5。由於全人是寄宿學校,教師負擔比一般學校為重。
第二節 我的整體印象
參訪之前,我對全人的印象,主要來自以前在種籽的同學。和我差不多同屆的同學裡,有六人到了全人。種籽文化日、運動會、期末晚會或校友會時,常常遇到。最近這幾屆中,也有兩位學妹到了全人,偶而會輾轉聽到些消息。
這些輾轉的消息當然不足以描出全貌,不過看起來他們都過得很自在,對全人的思辨文化也稱許有加。不過,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對校風的憂心。
後來有陣子聽說全人人事調整,老鬍子離開,新任校長打算改善學風。過不多時,全人教師團來我們學校(自主學習實驗計畫)訪問。記得種籽剛成立不久,曾請慈心的老師來做教師研習,家母也到過雅歌參訪。苗圃的梅老師、華德福的張校長、種籽教師團都到過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協助教師研習。另類學校互訪,本屬尋常,就像體制學校和另類學校間的互訪,都是相互借鏡的好事。只是那次全人教師團來訪的氣氛頗為凝重,也是少數我們學生未受邀請的訪問(在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外賓參訪,要經過生活會議通過。學生均得以主人身份,參與談話),所以印象深刻。
後來大雄校長來訪,我向學校討了個接待差使,和黃校長一聊之下,才知道原來現在全人內部要重整學風,改革制度,重新定調。這差不多是重返發展期,不過全人已有多年的經驗和人力資源,與真正發展期當然不同。
後來我去參訪時,覺得全人四面環山,當真是人間仙境。不過訪談之後,才發現全人學生略分為勤學派和逍遙派。全人校風自由,教師對學生又極為包容,常為幾個人開個別課。因此,勤學派的學生除了共學夥伴有限外,真是如魚得水;但逍遙派的學生則像太受寵愛的孩子,渾然不覺唸書是自己的事。
我所遇到的種籽老同學,都傾向勤學派,因此我原本不瞭解為什麼全人需要重整學風;後來見到逍遙派的情狀,才明白是這麼回事。學校要辦得好,當然不能只有一半學得好,另一半不行。不過全人大部份的學生是先屬逍遙派,再轉勤學派,這和我們學校一樣。但是,他們平均轉到勤學派的時間是上了高中、感受到升學壓力後,這就顯得有點慢了。
另外,我旁聽了一次九人小組開會,也是印象深刻。那場會議談得是幾個自治會的案子,卻花了兩個多小時,其中四成開會、四成漫談,還有兩成像在閒聊。輕鬆愉快是真的,但這種效率讓我很不習慣。或者是因為寄宿學校時間多,談到晚上也不會逾時,所以較無時間壓力吧。
在參訪的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頗有個性的同學,聊得挺愉快。不過,我注意到全人學生的學識普遍博而不深,接觸的哲學、文學相當廣,卻不精到。批判思維雖然濃烈,但較少形成安身立命的基本信念。早入勤學派者比較沒這問題,但晚入勤學派者就需要更多的自覺和協助。
大雄校長和全人教師團也察覺到這些狀況,打算改革制度,重整學風,而其成效亦可預期。在此祝福全人改革成功。無論改革狀況如何,本書的〈參訪報告〉、崇健和耀明老師的《沒有圍牆的學校/寶瓶》呈現的全人,和未來的全人都會大不相同。讀者若有心,不妨自行參訪。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參訪報告〉。
第三節 學制簡介
全人中學的教育核心目標是:獨立自主、自信自在、批判思辨。
全人是八年一貫的實驗學校,學生從小五到高三都有(招生僅招小五到國三生)。學生全部住校,每14天上課連10天、回家4天,稱為一大週。
學科分必選修,必修總學分有下限,選修則無。
必修有五大基本領域:國文、英文、數學、自然(含生物、物理、化學)、社會(含歷史、地理),必修的程度到高二。
選修主要以藝術、體育類為主,有繪畫、陶藝、雕塑、肢體、獨舞、戲劇、熱門音樂、電影欣賞、攀岩、勞動等等,另有活動企劃、生涯規劃、聊天等其他五花八門的選修課。
由於住校,課程最晚可排到8:30~9:20,彈性很大。學生空堂也相當多。
必修方面,若學生有個別需求,可以任課教師商量,採自學或一對一教學。採這兩種方式的學生比例不低(1/4以上)。
另外,全人的導師制是以「生活小組」為名,每週聚會一次,討論各種問題,導師和每個同組學生另有一個小時的個別導師時間,談話及輔導。自治會上,選出九位學生代表,組成「九人小組」,並分散在每個生活小組(共九組)中,帶領討論。
因為上述兩種精緻化的制度,雖然全人的師生比1:5,教師負擔仍相當重。
事實上,全人目前由於尚未立案,學生高中畢業的學歷必須靠同等學力考來取得,和學校學制無關。換言之,必修的設計只有方向性的意義,而無實質意義,致使學生對必修課堂的敬意和參與率有限。
簡單地說,全人在學科學習上一開始解放得相當徹底,但當學生到高一、高二發現自己除了考大學,不易找到其他出路時,再去拼學科,就未必來得及了。對較有自覺的學生來說,解放並未使之喪失對知識的好奇,才能紮實地渡過中學生活,否則最後兩年要趕進度,相當困難。
第四節 生活部份
全人的校規,是透過代議和直接民主混合的方式制定的。
全人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直接民主的「自治會」,校務會議有否決權,但幾乎未曾動用過。自治會每大週召開一次,接受各種提案、討論問題。
九人小組負責自治會的議事流程及處理違規案件,成員由雙向投票選出。雙向投票的制度,加上固定名額,使得九人小組的成員有時不需要獲得過半數的信任半票。不過,九人小組目前似乎也未因此而喪失公信力,而能良好運作。
除自治會外,九人小組每週聚會兩次,開放非小組成員旁聽(視為選修課)。一次用來討論學校事務、提案等;一次用來閱讀討論、研習。
一般來說,自治會上大部份的提案都是由九人小組提出,而提出前已在小組內部討論過一場,並且在各組的「生活小組」時間向其他人解釋、討論過,所以在自治會上少有阻礙。雖然最後仍需經過自治會,但被自治會否決的案子比例不高,頂多是要求拿回九人小組重新討論。
這種民主制度,全人是全台灣首先嘗試的,有其特殊的優缺點。
其優點在於:九人小組的聚會頻繁,對問題的討論較能周到詳盡、不易出錯,加上研習課程,使得學生在其中學到很多東西,從議事規則,到各種社會問題的討論。
其缺點在於:容易產生對學校事務漠不關心的一群。那些人既無能選上九人小組,也不願關心公共事務,偶有意見,又敵不過九人小組事前討論周密的說詞。因此,雖然表面上是直接民主,但意見的優劣其實是不平等的。從這個角度看,九人小組同時掌握立法、司法權,雖受自治會限制,但還是有潛在的危險性,因為其共識若出差錯,不易在自治會上被發覺、修正。
一般的生活面上,全人因為往校,人與人間的關係十分緊密,像是一個大家庭。教師也是亦師亦友,有時又像兄姐一般。這對認同感和互信機制的建立有正面意義,對法治卻是個阻礙。
姑息的心態使得全人的司法面對許多違規行為,執行不甚理想。法律成了一種原則,而非最低的道德底限。人與人間的利益、情感與口舌之爭,往往多於公義的思考。事實上,全人的生活是相當直接的,人與人間相處很自在,卻少了一層公義精神。
第五節 特色
「解放」:
中學階段,學生都是由體制內轉來的,帶著許多負向經驗(會轉入另類學校的學生多半如此),必須經過解放的過程,才能重建新的價值體系,並找回自我。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療傷過程。全人的解放做得相當徹底,而解放後重建的部份仍是一個需要面對的課題。
「批判思辨」:
全人的立校精神之一就是批判。在九人小組、聊天課及日常生活中都常有各種哲學、社會科學的討論。我認為,雖然說做社會批判時沒有哲學,社會科學和史學基礎、道德批判沒有倫理學和法學基礎是很危險的,但不可否認全人強調的批判精神的確非常重要。
「登大山」:
全人的體能課程和重視體能挑戰的文化相當強。學校開有許多熱門的體能課,每年的登山活動、寒暑假小規模的登山挑戰,讓全人的學生們擁有強健的體魄,以及隨之而來的意志和自信。登山不僅是體能和意志的磨練,也是一重靈性的追求。山之美是無言可諭的。
唐宗浩的文章,引自網路資料,網址如下http://www.alearn.org.tw/mag/doc/f001205.htm#head
2008-05-21
2008-04-01
關心西藏議題,善盡知識份子的角色
請聆聽達賴喇嘛尊者的心聲,持續關切西藏的動向,發揮知識份子人道主義及經世濟民的精神,為弱勢者發聲,為受難者行動。
十四世達賴喇嘛對全球華人的呼籲
今天我首先向全球華人同胞,尤其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漢藏同胞們,表示真誠、友好的問候!同時,針對近期在西藏發生的事件,以及相關的漢藏民族關係等問題發表我的想法,並以我個人的身份對大家做出一些呼籲﹕
這次在西藏發生的不幸事件造成許多人員的死亡是極其不幸的,得知其中有少數漢人也喪生。為此,我感到萬分的同情和悲傷。在這裏,我要向所有的死難者及其家屬表示沉痛的哀悼和慰問。
同時也為死難者的亡靈進行做法祈禱。
這次事件不僅表明了西藏境內的緊張局勢,同時也表明了通過和談尋求實現和解的緊迫性。為了扭轉目前這一情勢繼續惡化的局勢,我已向中國領導人表達了為實現和平與穩定而共同配合的意願。
在這裏,我向漢族同胞們保證,我絕對沒有分裂西藏或者是在漢藏民族間製造矛盾的圖謀,相反地,我時常為尋求西藏問題在漢藏民族長久互利的基礎獲得解決而進行努力。正如我多次闡明的那樣,我關注的是西藏民族獨特的文化、語言文字以及民族特性,並使之得以延續與保護的問題。做為一個如法守戒的佛教比丘,我保證,我的願望是真誠的,我的動機是誠懇的!
今天我要呼籲中國領導人,重新審視你們對我的評價,實事求是地解決存在的問題,並希望能夠運用智慧與藏人展開有實質意義的和談。為了促使國內實現穩定與和諧,避免在民族之間製造矛盾。中國官方媒體在報道這次事件時,採用編造和歪曲事實真相的宣傳方式,其可能引發的難於預測的後果,乃至給未來的民族衝突埋下禍根等現象。對此,我感到萬分的焦慮。例如,為了在我和漢族同胞之間製造矛盾,中國政府不顧我一直支持北京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事實,居然宣稱我在破壞北京舉辦奧運會。然而,有部分漢族有識之士和學者對中國領導人的行為,以及由此可能導致未來民族關係難於逆轉的惡果等現象表現出極大的關注,這令人鼓舞。
藏漢兩個民族自古以來毗鄰而居,在兩千多年的歷史歲月中,我們之間曾有過聯姻的親密,也有過戰爭的硝煙。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時間早於西藏,因此,漢族被藏人視為兄長而受尊敬,在海外,與我有過接觸的漢人,包括從大陸來的朝聖者大都瞭解這一點。這一切鼓舞著我,並使我相信這將有助於藏漢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在二十世紀,整個世界發生了一系列的巨變,西藏也未能例外。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人民解放軍就進入西藏,最終於 1951年 5月簽訂了《十七條協議》,尤其是我在 1954年、55年間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期間,認識了以毛主席為首的大多數中央領導人並成為朋友。特別是在很多問題上得到毛主席的許多教導。並就西藏的未來得到他本人的許多承諾。由於受到這些承諾的鼓舞,加上受當時大部分中國革命領導人的決心和激情的影響,我滿懷期望和信心地返回了西藏。一些藏族的共產黨領導人也抱有相同的期望。返回拉薩後,我竭盡全力地為雪域西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家庭中實現名副其實的民族區域自治而進行了努力,我堅信這是實現藏漢兩個民族長遠共同利益的最好途徑。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大約從 1956年起,西藏局勢開始動蕩不安。到 1959年 3月 10日拉薩發生和平起義,我本人也被迫流亡他國。在以後的歲月裏,誠如前世班禪喇嘛于 1989年1月份的講話中指出的那樣:「在西藏雖然有許多建設和發展,但同時也遭受巨大的破壞和鎮壓」;從根本而言,西藏人民處於慌懼不安之中,中國政府對藏人處在疑懼與提防的狀態中。即使如此,我在1960年寫的祈詞中祈禱:「願愚頑群體能識取捨,共具慈愛友好之福澤」。其中我並沒有將剛剛殘酷無情地鎮壓了西藏人民的中國政府視為敵人,而是祈禱能夠化敵為友,友好相處。現在,這篇祈禱詞已經成為在校學生為主的藏人每天必誦的功課。
1974年,我與噶廈,議會的正,副議長經過深入思考和討論之後,決定尋求一個藏漢共同和平發展,而不需要分裂的解決途徑。當時中國還處於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中,我們與中國政府之間也沒有任何聯繫管道,但我們認為,西藏問題遲早要通過和談得到解決,西藏留在中國,至少在經濟發展和現代建設方面可以受惠。因為西藏僅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明,但經濟建設落後。
西藏高原是亞洲諸大河流的發源地,因此,保護西藏高原的生態環境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最焦慮的是如何保護以慈悲為核心之藏傳佛教文化,以及如何保護和延續西藏的語言文字和民族特性等。因此,我們非常真誠地為整個藏民族尋求名副其實的民族區域自治。關於藏族等各民族的這些權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已有明確規定。
1979年當時的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對我的代表提出:「只要不談獨立,西藏的其他問題都可以協商解決」。由於我們已經對西藏問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範圍內尋求解決有了一個明確地認識,因此,我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其後,我的代表們曾多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人員接觸。從2002年恢復接觸以後,至今雖已進行了六輪會談,卻均無實質突破。雖然如此,正如我已多次聲明的那樣,我要再次重申:我對中間道路的立場沒有任何的改變,並願繼續保持接觸和商談。
今年將在北京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中國人民期待已久的盛會,我從一開始就支持給予中國主辦奧運的機會,現在仍然堅持這一立場。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且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且在日益凸顯其大國的氣魄,這是值得歡迎的。但與此同時為了贏得國際社會的重視和尊敬,必須要創造出透明、自由、法制、寬容與和諧的社會。例如因為對天安門事件沒有得到合理公正的處理,致使很多漢人遭受痛苦。當前,在一些鄉村,腐敗的地方幹部對成千上萬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平民百姓的依法訴求要麼不予理睬,要麼採取各種強制手段來壓制。我對這一切的感受是基於作為人類的一員,同時作為願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家庭一員的。我認同和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先生提倡的「和諧」政策,但“和諧社會”需要言論自由,法制以及在對個人自由得到保障的基礎才能產生,如果實現這一切,我堅信,包括西藏、新疆和內蒙等許多的重大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雖然內蒙的蒙古族只占內蒙古自治區總人口 2400萬的百分之二十不到。
最近,聽胡錦濤先生說西藏的穩定關係到全國的穩定之講話後,我對開啟一個解決西藏問題的新時代充滿了期待。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不論我如何誠心實意地避免漢藏分離而進行努力,有些中國領導人仍繼續對我進行毫無根據的指責和批判。尤其是從今年三月十日以來,為發泄長期積累的怨恨和不滿,在以拉薩為主的西藏三區許多地方爆發了民眾自發的和平抗議示威,而中國政府則竟然馬上就指責是我挑動製造了這些事件。對此,我呼籲組成具有公信力的獨立調查組織,對事件進行徹底的調查,澄清事實,查明真相!
在此我要呼籲全球所有的漢族同胞們,不論你們身處何地,請關心我們兩個民族間存在的問題,盡心盡力地去消除彼此間沒有必要的疑慮和猜忌,為了促成和談,在寬容、理解的基礎上解決西藏問題而做出貢獻。
祈願世界和平安樂!
釋迦比丘 十四世達賴喇嘛 丹增嘉措於 西元 2008年 3月 28日
十四世達賴喇嘛對全球華人的呼籲
今天我首先向全球華人同胞,尤其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漢藏同胞們,表示真誠、友好的問候!同時,針對近期在西藏發生的事件,以及相關的漢藏民族關係等問題發表我的想法,並以我個人的身份對大家做出一些呼籲﹕
這次在西藏發生的不幸事件造成許多人員的死亡是極其不幸的,得知其中有少數漢人也喪生。為此,我感到萬分的同情和悲傷。在這裏,我要向所有的死難者及其家屬表示沉痛的哀悼和慰問。
同時也為死難者的亡靈進行做法祈禱。
這次事件不僅表明了西藏境內的緊張局勢,同時也表明了通過和談尋求實現和解的緊迫性。為了扭轉目前這一情勢繼續惡化的局勢,我已向中國領導人表達了為實現和平與穩定而共同配合的意願。
在這裏,我向漢族同胞們保證,我絕對沒有分裂西藏或者是在漢藏民族間製造矛盾的圖謀,相反地,我時常為尋求西藏問題在漢藏民族長久互利的基礎獲得解決而進行努力。正如我多次闡明的那樣,我關注的是西藏民族獨特的文化、語言文字以及民族特性,並使之得以延續與保護的問題。做為一個如法守戒的佛教比丘,我保證,我的願望是真誠的,我的動機是誠懇的!
今天我要呼籲中國領導人,重新審視你們對我的評價,實事求是地解決存在的問題,並希望能夠運用智慧與藏人展開有實質意義的和談。為了促使國內實現穩定與和諧,避免在民族之間製造矛盾。中國官方媒體在報道這次事件時,採用編造和歪曲事實真相的宣傳方式,其可能引發的難於預測的後果,乃至給未來的民族衝突埋下禍根等現象。對此,我感到萬分的焦慮。例如,為了在我和漢族同胞之間製造矛盾,中國政府不顧我一直支持北京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事實,居然宣稱我在破壞北京舉辦奧運會。然而,有部分漢族有識之士和學者對中國領導人的行為,以及由此可能導致未來民族關係難於逆轉的惡果等現象表現出極大的關注,這令人鼓舞。
藏漢兩個民族自古以來毗鄰而居,在兩千多年的歷史歲月中,我們之間曾有過聯姻的親密,也有過戰爭的硝煙。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時間早於西藏,因此,漢族被藏人視為兄長而受尊敬,在海外,與我有過接觸的漢人,包括從大陸來的朝聖者大都瞭解這一點。這一切鼓舞著我,並使我相信這將有助於藏漢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在二十世紀,整個世界發生了一系列的巨變,西藏也未能例外。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人民解放軍就進入西藏,最終於 1951年 5月簽訂了《十七條協議》,尤其是我在 1954年、55年間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期間,認識了以毛主席為首的大多數中央領導人並成為朋友。特別是在很多問題上得到毛主席的許多教導。並就西藏的未來得到他本人的許多承諾。由於受到這些承諾的鼓舞,加上受當時大部分中國革命領導人的決心和激情的影響,我滿懷期望和信心地返回了西藏。一些藏族的共產黨領導人也抱有相同的期望。返回拉薩後,我竭盡全力地為雪域西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家庭中實現名副其實的民族區域自治而進行了努力,我堅信這是實現藏漢兩個民族長遠共同利益的最好途徑。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大約從 1956年起,西藏局勢開始動蕩不安。到 1959年 3月 10日拉薩發生和平起義,我本人也被迫流亡他國。在以後的歲月裏,誠如前世班禪喇嘛于 1989年1月份的講話中指出的那樣:「在西藏雖然有許多建設和發展,但同時也遭受巨大的破壞和鎮壓」;從根本而言,西藏人民處於慌懼不安之中,中國政府對藏人處在疑懼與提防的狀態中。即使如此,我在1960年寫的祈詞中祈禱:「願愚頑群體能識取捨,共具慈愛友好之福澤」。其中我並沒有將剛剛殘酷無情地鎮壓了西藏人民的中國政府視為敵人,而是祈禱能夠化敵為友,友好相處。現在,這篇祈禱詞已經成為在校學生為主的藏人每天必誦的功課。
1974年,我與噶廈,議會的正,副議長經過深入思考和討論之後,決定尋求一個藏漢共同和平發展,而不需要分裂的解決途徑。當時中國還處於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中,我們與中國政府之間也沒有任何聯繫管道,但我們認為,西藏問題遲早要通過和談得到解決,西藏留在中國,至少在經濟發展和現代建設方面可以受惠。因為西藏僅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明,但經濟建設落後。
西藏高原是亞洲諸大河流的發源地,因此,保護西藏高原的生態環境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最焦慮的是如何保護以慈悲為核心之藏傳佛教文化,以及如何保護和延續西藏的語言文字和民族特性等。因此,我們非常真誠地為整個藏民族尋求名副其實的民族區域自治。關於藏族等各民族的這些權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已有明確規定。
1979年當時的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對我的代表提出:「只要不談獨立,西藏的其他問題都可以協商解決」。由於我們已經對西藏問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範圍內尋求解決有了一個明確地認識,因此,我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其後,我的代表們曾多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人員接觸。從2002年恢復接觸以後,至今雖已進行了六輪會談,卻均無實質突破。雖然如此,正如我已多次聲明的那樣,我要再次重申:我對中間道路的立場沒有任何的改變,並願繼續保持接觸和商談。
今年將在北京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中國人民期待已久的盛會,我從一開始就支持給予中國主辦奧運的機會,現在仍然堅持這一立場。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且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且在日益凸顯其大國的氣魄,這是值得歡迎的。但與此同時為了贏得國際社會的重視和尊敬,必須要創造出透明、自由、法制、寬容與和諧的社會。例如因為對天安門事件沒有得到合理公正的處理,致使很多漢人遭受痛苦。當前,在一些鄉村,腐敗的地方幹部對成千上萬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平民百姓的依法訴求要麼不予理睬,要麼採取各種強制手段來壓制。我對這一切的感受是基於作為人類的一員,同時作為願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家庭一員的。我認同和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先生提倡的「和諧」政策,但“和諧社會”需要言論自由,法制以及在對個人自由得到保障的基礎才能產生,如果實現這一切,我堅信,包括西藏、新疆和內蒙等許多的重大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雖然內蒙的蒙古族只占內蒙古自治區總人口 2400萬的百分之二十不到。
最近,聽胡錦濤先生說西藏的穩定關係到全國的穩定之講話後,我對開啟一個解決西藏問題的新時代充滿了期待。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不論我如何誠心實意地避免漢藏分離而進行努力,有些中國領導人仍繼續對我進行毫無根據的指責和批判。尤其是從今年三月十日以來,為發泄長期積累的怨恨和不滿,在以拉薩為主的西藏三區許多地方爆發了民眾自發的和平抗議示威,而中國政府則竟然馬上就指責是我挑動製造了這些事件。對此,我呼籲組成具有公信力的獨立調查組織,對事件進行徹底的調查,澄清事實,查明真相!
在此我要呼籲全球所有的漢族同胞們,不論你們身處何地,請關心我們兩個民族間存在的問題,盡心盡力地去消除彼此間沒有必要的疑慮和猜忌,為了促成和談,在寬容、理解的基礎上解決西藏問題而做出貢獻。
祈願世界和平安樂!
釋迦比丘 十四世達賴喇嘛 丹增嘉措於 西元 2008年 3月 28日
2008-03-20
2008-03-06
讀書與參訪的若干想法
《另類教育在台灣》訂購的十本已送達,週六當天預定者可以拿到。屆時請施老師主持,把章節分配給引言的伙伴;伙伴再找相關資料,說明這些另類教育的特色,最後共同討論我們可以學習的作法。
另一個想法則希望未來我們不光是紙上瞭解,最好能實地參訪,「田野」考察及交換觀念。因為需與人家的準備與安排,我們最好能空一些時段出來,彼此才能商談。
還記得上上學期幾位伙伴一起設計一整年的課程嗎?我找時間向大家報告架構,然後最少擇定一個班級(小學、國中皆可)實施。以團隊的方式進行特別教學,最終還要評估其成效。如果伙伴有想法,請寫在部落格上,彼此先思索相關問題,例會時可以節省時間,切入重點。大家覺得可行嗎?
另一個想法則希望未來我們不光是紙上瞭解,最好能實地參訪,「田野」考察及交換觀念。因為需與人家的準備與安排,我們最好能空一些時段出來,彼此才能商談。
還記得上上學期幾位伙伴一起設計一整年的課程嗎?我找時間向大家報告架構,然後最少擇定一個班級(小學、國中皆可)實施。以團隊的方式進行特別教學,最終還要評估其成效。如果伙伴有想法,請寫在部落格上,彼此先思索相關問題,例會時可以節省時間,切入重點。大家覺得可行嗎?
2008-02-23
訂購書籍詢問
今天例會我提出辦學相關議題,在內容中略微介紹國內體制外(或稱另類)學校的經驗,並建議伙伴持續蒐羅這方面的資訊,借鑑於他山之石。手頭剛好有本書《另類教育在台灣》,希望大家共同討論。構想是每次聚會由一人負責一個單元的介紹,然後與會者研討。我們先集體訂書,等書到後,再行分配日期與進度。想訂購者請於意見區留言,以利我統計數量購買。謝謝﹗
以下是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的書籍簡介:
台灣的教育,上自政府下至庶民,都不滿意。有人抱怨,有人批判,有人大處著手推動教改列車,也有人身體力行播下小小實驗種苗,辛勤灑水、施肥,期待他們的另類教育理念開花、結果,為台灣教育激盪出新的創意和火花。
本書即由兩部份組成,前半部是台灣九所另類學園的實地走訪記錄,翔實描述與深度評析並重,呈現當前台灣另類教育景致;後半部集結「另類的教育思考」系列講座內容,是自主學習促進會、中華滋根協會、紫藤文化協會攜手合辦的教育座談,邀請台灣另類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現身說法,並與現場觀眾面對面對談。從輪廓清晰的另類學園實景,到另類教育工作者誠懇的自我觀照與論述,為您開啟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扇視窗。
作者簡介:
唐宗浩
1985年生,畢業於種籽學苑、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劃。2004年進入國立政治大學,主修應用數學,兼修教育學程,並創立另類教育社。成長過程經歷了體制學校、另類學校和在家自學三種教育型態。熱愛思考與分享。
李雅卿
政大法學碩士,曾任中國時報採訪組及專欄組副主任、商業周刊副總編輯。1994年與一群專家學者共同創立種籽學苑,自辦學校進行體制外教育實驗活動,現為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劃主持人。著有《北政實驗手記》、《乖孩子的傷,最重》、《天天驚喜》、《種籽手記》等書。
陳念萱
1958年生。曾為中華日報、中國時報、美麗佳人雜誌、人間福報、鳳凰衛視周刊等特約撰述。現為大成報電影專欄作家、野葡萄文學雜誌愛玩二三事專欄作家。曾任中華滋根協會秘書長,現任該會理事。著有《愛麗絲的童年》、《尋找上師》、《不丹,深呼吸》、《我愛說電影》等書。譯作包括《河經》、《巧合是故意的》、《毘濕奴之死》等。
以下是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的書籍簡介:
台灣的教育,上自政府下至庶民,都不滿意。有人抱怨,有人批判,有人大處著手推動教改列車,也有人身體力行播下小小實驗種苗,辛勤灑水、施肥,期待他們的另類教育理念開花、結果,為台灣教育激盪出新的創意和火花。
本書即由兩部份組成,前半部是台灣九所另類學園的實地走訪記錄,翔實描述與深度評析並重,呈現當前台灣另類教育景致;後半部集結「另類的教育思考」系列講座內容,是自主學習促進會、中華滋根協會、紫藤文化協會攜手合辦的教育座談,邀請台灣另類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現身說法,並與現場觀眾面對面對談。從輪廓清晰的另類學園實景,到另類教育工作者誠懇的自我觀照與論述,為您開啟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扇視窗。
作者簡介:
唐宗浩
1985年生,畢業於種籽學苑、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劃。2004年進入國立政治大學,主修應用數學,兼修教育學程,並創立另類教育社。成長過程經歷了體制學校、另類學校和在家自學三種教育型態。熱愛思考與分享。
李雅卿
政大法學碩士,曾任中國時報採訪組及專欄組副主任、商業周刊副總編輯。1994年與一群專家學者共同創立種籽學苑,自辦學校進行體制外教育實驗活動,現為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劃主持人。著有《北政實驗手記》、《乖孩子的傷,最重》、《天天驚喜》、《種籽手記》等書。
陳念萱
1958年生。曾為中華日報、中國時報、美麗佳人雜誌、人間福報、鳳凰衛視周刊等特約撰述。現為大成報電影專欄作家、野葡萄文學雜誌愛玩二三事專欄作家。曾任中華滋根協會秘書長,現任該會理事。著有《愛麗絲的童年》、《尋找上師》、《不丹,深呼吸》、《我愛說電影》等書。譯作包括《河經》、《巧合是故意的》、《毘濕奴之死》等。
2008-01-31
例會想想
棗子與念頭
上週六高老師帶我們從棗子談起。一顆綠綠圓圓的東西是什麼?它存在何處?它的名稱由何而來?它的功能誰賦予?棗子的身世由念頭來說故事。我們的念頭決定一切,讓生命的大海翻騰,波濤洶湧,裡面數不盡的愛恨情仇。不過其底層終究歸於平靜。
聽來容易,但當下我的念頭一轉,何謂念頭?我們能清楚念頭的現象與威力嗎?念頭是無形的(或許因為人的無知,才覺得如此),其產生數量、生滅時間及正負功能令人難以捉摸。它與認知、情緒、行為及語言的關係又是如何?值得深思。最後學校教育對此幾乎不論,以致形成懸缺課程。這正是圓滿教育可以努力與補足之處。
上週六高老師帶我們從棗子談起。一顆綠綠圓圓的東西是什麼?它存在何處?它的名稱由何而來?它的功能誰賦予?棗子的身世由念頭來說故事。我們的念頭決定一切,讓生命的大海翻騰,波濤洶湧,裡面數不盡的愛恨情仇。不過其底層終究歸於平靜。
聽來容易,但當下我的念頭一轉,何謂念頭?我們能清楚念頭的現象與威力嗎?念頭是無形的(或許因為人的無知,才覺得如此),其產生數量、生滅時間及正負功能令人難以捉摸。它與認知、情緒、行為及語言的關係又是如何?值得深思。最後學校教育對此幾乎不論,以致形成懸缺課程。這正是圓滿教育可以努力與補足之處。
2008-01-26
97.01.26 雜記
每回參與月會活動的伙伴們,總是熱烈討論與分享,但若活動僅止於現場討論,似乎有點可惜。小妹記憶力和理解力都不好,野人獻曝,希望能拋磚引玉,敬請大家指正、補充與分享。
◎《念頭的巢穴》討論略記: 我們的念頭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負面的,影響也有正面或負面的分別。長遠的看,正面的念頭帶來正面的影響,負面的念頭則導致負面的影響。
我們的所認知的整個世界,其實都由一個個的念頭組成。然而,好或壞,我們總把它們看得很真實,不會懷疑它們,卻常忽略這些其實也都是我們的想法,而將這些想法視為真實不虛,可能正是產生問題、造成我們困擾的原因。
2008-01-10
刺激與感覺摘要(柯定君)
情緒不會無緣無故產生,必有引發的刺激,人、事、物和一些其他內在的刺激也會引發情緒。感官的經驗和情緒產生反應,且這些反應又進一步快速地造成身體的各種變化。所以當我們右腦情緒化(比較負面的情緒)時,左腦會通知右腦稍微控制一下,這是腦的功能之一。如何控制情緒化,有時是需要學習的。
以下有三個幫助我們認知情緒的方法:
一、我現在有什麼情緒?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察覺我們的情緒,並且接納我們的情緒,情緒沒有號壞之分,只要是我們真實的感受,我們就要學習智識且接受它,當我們認清自己的情緒,才有機會掌握情緒,也才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二、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我為什麼生氣?為什麼難過?找出原因我們才知道這樣的反應好嗎?找出因發情緒德原因,我們才能對症下藥。
三、如何有效處理情緒?
想想看有什麼方法來紓解自己的情緒,例如透過深呼吸、到郊外走走、或是大哭一場、找人聊聊、畫圖、等方式來宣洩一下。
身心障礙者,如智能障礙、腦性麻痺、脊隨損傷、自閉症、慢性精神病患、語言障礙、顏面損傷、植物人、失智症、多重障礙等等(有些有情緒障礙)。他們食、衣、住、行等之基本需求需要他人的協助及照顧;對情境中的狀況較無法理解,極重度者甚至對自己的名字也沒有反應;較不會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經常用肢體動作來傳達自己的需求;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激動時會有自傷的行為。無法運用以上三點來認知自己的情緒,是弱勢族群,都需要靠人的幫忙。
精神疾病者,主要的問題為思考、知覺、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礙、與現實情境有明顯的脫節,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的功能。由於他們應付生活困擾的能力較低,情感上比較容易受到傷害,所以要及時的加以勸慰、開導以增加他的適應能力。
一般人就需要互助,何況這些因腦受傷所造成弱勢族群們,除了醫學上的治療、復建,我們多瞭解他們病因,可以知道他們和我們一樣,只是他們大腦的一部分受傷或生病了,所以更需要我們關懷。
除此之外,透過對腦的正面的刺激與感覺,慈悲是可以成就,但需要學習、練習、訓練。
以下有三個幫助我們認知情緒的方法:
一、我現在有什麼情緒?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察覺我們的情緒,並且接納我們的情緒,情緒沒有號壞之分,只要是我們真實的感受,我們就要學習智識且接受它,當我們認清自己的情緒,才有機會掌握情緒,也才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二、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我為什麼生氣?為什麼難過?找出原因我們才知道這樣的反應好嗎?找出因發情緒德原因,我們才能對症下藥。
三、如何有效處理情緒?
想想看有什麼方法來紓解自己的情緒,例如透過深呼吸、到郊外走走、或是大哭一場、找人聊聊、畫圖、等方式來宣洩一下。
身心障礙者,如智能障礙、腦性麻痺、脊隨損傷、自閉症、慢性精神病患、語言障礙、顏面損傷、植物人、失智症、多重障礙等等(有些有情緒障礙)。他們食、衣、住、行等之基本需求需要他人的協助及照顧;對情境中的狀況較無法理解,極重度者甚至對自己的名字也沒有反應;較不會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經常用肢體動作來傳達自己的需求;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激動時會有自傷的行為。無法運用以上三點來認知自己的情緒,是弱勢族群,都需要靠人的幫忙。
精神疾病者,主要的問題為思考、知覺、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礙、與現實情境有明顯的脫節,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的功能。由於他們應付生活困擾的能力較低,情感上比較容易受到傷害,所以要及時的加以勸慰、開導以增加他的適應能力。
一般人就需要互助,何況這些因腦受傷所造成弱勢族群們,除了醫學上的治療、復建,我們多瞭解他們病因,可以知道他們和我們一樣,只是他們大腦的一部分受傷或生病了,所以更需要我們關懷。
除此之外,透過對腦的正面的刺激與感覺,慈悲是可以成就,但需要學習、練習、訓練。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