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度總結:
※高老師引言與伙伴分享、討論
將圓滿教育想達到的「一體」的面貌,與用二分法的傳統的教育來做比較,我們可以從四個範疇來思考:
(一)二分與可能產生的情況
在二分、對立狀態的傳統教學環境中,人會不會想要保護自己?會不會遇到競爭,充滿比較與競爭?會不會強者欺負弱者?有沒有可能會有嫉妒心,吃醋眼紅?是否會有攻擊心──語言或肢體暴力?因為有比較,因而容易有自私的心?在這樣的環境中,有自我中心的心?
若教育能落實一體、不二的感受,不會只想保護自己,有沒有可能會比較有愛心,有同理心,對其他生命,也會有共同的責任?對於弱勢團體,比較能站在對方處境去看問題,能為其著想。不管透過文字、語言,較能有平等的體認與表現。
競爭促進進步?競合…競爭僅是一個幫助的過程與方法。
法願師:競爭可以激發潛力與動力,可以開展與成功。若成為人性與自我成功的競爭,可能就會產生攻擊、不中立的一些行為。
林老師:是不是社會以競爭居多,所以才要談合作?
高老師:人合作往往是因為利益而合作。
文文老師:競爭與合作有關。競爭縮小至個人,談不到合作。
吳老師:台灣某些地方有共同廚房與合作的社區生活型態,社區分工、合作,互相分享資源與成果。
高老師:大家對進步都有共識嗎?進步都是好的嗎?值得大家進一步深思。
(二)競爭與合作
剛才談到班級小孩子之間的競爭,傳紙條罵人一事,是不是班級學生感情不融洽,背後可能代表透過貶抑他人突顯自己的優越。這樣是不是會使常規產生問題?
合作的動力來自哪裡?是不得不,還是本來就合得來所以合作?彼此之間的互動,究竟是怎樣的表現?是上對下、禮貌性的嗎?同學間是和諧的嗎?
二分的問題,會造成競爭,那麼是否還會很專注?是否會因為想著其他的事而影響專心?
如果真的能實現圓滿教育的目標,是否比較不會有負面的情況產生?
王老師:有些老師用小組競爭的方式想讓孩子建立良好習慣,但孩子到最後會太在意成績,甚至攻擊組中表現不好的,老師可能會沒看到這個部分。
蔡媽媽:表現好的,會認為自己要幫別人。
伙伴甲:這會牽扯到人性的問題。用競爭的方法激勵大家,會養成小孩子競爭的習慣。
高老師:我們先把兩種說法拿來探討與比較。有一本書《鴻》,描寫外祖母、母親及作者自己三個女子的故事。作者出生中國高幹家庭,高幹的家庭都住一起,印象中家中有五個小孩,父母都非常忙,但家庭關係和睦。作者提及其他幹部家長是怎麼教孩子的,才有這麼好的家庭關係。由此可知,應該不是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是競爭的。因為即使父母無暇,但家庭關係仍是和睦。
伙伴甲:這個社會不可能只有競爭或合作。
高老師:有一部國外紀錄片拍攝四個家庭:日本、蒙古、非洲…的家庭,片子記錄了從懷孕到孩子約兩歲的過程,是沒有旁白的片子。由記錄片中發現,即使是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小孩,行為也非常相似。我們可以想想看那是競爭或合作。
(三)一體與自信、獨立
在二分法的環境,會不會較容易缺乏信心,因為自己的快樂是來自別人。當別人不在時,快樂是否也不在?若有一體的體認,自己就會有一種安全感。
鄭主作:在《漢語大辭典》中,「自信」一詞是:(1)相信自己,(2)自表誠信(引曹操文)。《張氏心理學辭典》中指「self confidence」,較接近我們現在所說的自信。中文古書的自信有誠信之義。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此處「信」有相信之義。
高老師:自己能獨立處理事情時,會覺得安全。如果倚靠的是外在的人、物,那麼自主的能力就會薄弱。
從圓滿教育來看,現象都是過程,若這樣去看待人、身心,我們就比較不會有「我」的概念、界限,相對之下較有自主的能力,因為不是完全依靠外在的人物。
現代的網路成癮、煙癮是否與我們認為快樂來自諸如此類的滿足有關。假設對人與物看得較淡,這個人是不是比較獨立?
從情感的穩定性來看,因為外在人事物而影響情緒的起伏,若以圓滿教育來培養,有沒有可能較穩定?
若從人生目標的培養來看,若目標本身是虛幻的,例如榮耀是何物?我們希望這一輩子有怎樣的成就?
若是競爭的環境,不可能大家都是第一名,最後一名會不會感到很挫折?實施圓滿教育,會不會在到了中、老年時比較沒有懊悔?回顧後,快樂愉悅是否遠遠超越內心挫敗的感受?
憂鬱的狀況,是不是心靈處在飢渴不飽足的狀態?
(四)一體與環境
高老師:
人與環境是二分對立,將環境的存在視為是讓我們利用的。若是對環境有一體的想法,對環境不會是剝削與獲得利益,而是尊重與保護。
從污染的角度來看,污染是對自然界的侵害。如果是與其相反的情況,將大自然視為母親一般,對養育我們的母親有一份感恩,對於大自然提供氧氣、水分使我們賴以為生,視之為母親養育我們一般感恩。是否當我們的心是清淨的,環境也會比較乾淨?
再看看動物,現今的虐待動物的問題。有一回鄰居提醒貓被捕捉器抓住,貓被救下後送醫,獸醫用力將捕獸器拆開,放在一個有一大堆捕獸器的大袋中。那一大袋捕獸器令人印象深刻。
校長曾舉例說:聖方濟說動物是我的兄弟。
吳老師:生活週遭的人,對於害蟲大多是欲除之而後快的態度。
高老師:我們為牠們貼上害蟲的標籤。那什麼是益蟲呢?
王小妹:小朋友看到蟲蟲會「啪」一聲的打下,但也有些人就純粹是以玩弄動物為樂。
高老師:這種情形就像小朋友以欺負另一個人為樂。
若你有個不同的感受,對自然界無生命的、有生命有感覺的,會有怎樣的感受?可以去想一想。
對於地球人可住的空間,面積並不是固定的。例如沙漠化的問題,對於未來我們是否能留下可供後人居住的環境,我們有怎樣的想法與態度?會不會我們使環境變成無法居住利用的狀況?是否有另一種考量,子孫也與我們是一體的,我們是否要留爛攤子給他們?
從環保、生態觀點出發的呼龥,對環境的挽救,從社會、環境、班級、自己個人等等,我們與大自然的互動,會有怎樣的感受?
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它們沒有一定的是非黑白,但我們要去思考:我們關心的究竟是什麼?
二、7/4~7/5二天一夜活動說明:
活動地點:
普陀禪院,由普陀文教基金會建立,位在海拔約八百公尺的中巴林部分。氣候溫和,水蜜桃特別好吃。當地有醫療站,除黃昏較多蚊子外,其他生活條件都還好。
七號北橫公路的標示較不清楚,要自行開車前往者,再email相關資訊供參考。
活動費用:
收費1500元。過去信眾上山都是免費住宿,但我們會酌情由1500中支出一部分費用護持禪院。
活動行程:
7/4上午6:15在大直捷運站3號出口集合。搭遊覽車前往目的地,預計大約10點到達禪院,大家可以散步休息一下。
下午2:00-5:00由高老師教導覺察練習。
晚餐後7:00-9:00由師父帶領禪坐、練習與討論。
隔日則為拉拉山森林浴健行活動,下午回程中可採買水蜜桃。
其他注意事項:
1.全程素食餐飲。
2.寺院未曾接待過這麼多人,因此是睡大通舖。
3.自備盥洗用具。
4.報名及其他相關事項請聯絡蔡媽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